等计生专版的稿件,闲来无事,写写博。
去年的这个时候,天已经很暖和了。今天早上,竟然出现了“三月飞雪”,刚刚开放的杏花被冻了个够呛。早上起床时,雪下的正大,心想,要是拍一个杏花与雪在一块的照片,保证能发新华社稿。换上长头,赶紧的跑下楼,NND,雪不下了,俺的设想一下落空了。心存侥幸,背着相机到报社,边走边琢磨,怎么样才能表现春雪呢?最好就是对比了,春花盛开,空中飘雪,行人着暖衣,这场景甭说明也能看明白。影像就是这样,一旦错过机会,就无法再拍到了,等了一上午,雪也没有再下。问了一圈,摄影记者们一个也没有拍的。到了下午,登吉传过来一张照片,还是从他住处往下拍的,这张照片,他已经拍了一年四季,这次唯一的遗憾是树还没有发芽,看不出春雪,但也是当天能找到的最好的照片了。心情很复杂,报社加上新招的一共五个摄影记者了,怎么一个也没有拍到下雪的照片呢?到底是新闻意识不强,还是图片意识很差?登吉已经不在报社了,但还能想着拍照片。报社的摄影确实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谷,相比寿光早读摄影的飞速进步,相对于原来的潜在摄影客户,都已配备了好相机,我们原来的摄影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新建的图片库里可怜的几张老照片,只能说明曾经的辉煌。新闻摄影不是说,有相机什么人都能拍好的,这需要长期的积淀和从内心的热爱,看着报纸上可怜的几张照片,再看看南都摄影部已经开始流媒体的尝试,差距何止一千年。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手机、网络、公共广告等各种各样的新传媒已经成了气侯,从小就受到多媒体影响的80后人群迅速成为社会主力,谁才是未来的主媒体,我认为手机和网络才是,虽然现在说还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传播手段单一的平面媒体已日渐没落。纸媒体唯一能抗衡其他多媒体的优势是:图片和深度。图片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会优先被阅读,即使是多媒体时代。而深度报道,更是纸媒体的优势。而我们报社,恰恰存在这样的软肋,纸媒体现在已经进入报道摄影的时代,流媒体时代也要开始了,读图时代早已过去,而我们似乎从没有真正地审视过,报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照片,读者到底爱看什么样的照片,照片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未来战场,流媒体或许是纸媒体摄影记者胜出的法宝,但现在还有好多人没有认识到。
20:00了,没吃饭,真饿晕了,写了这么多,等的稿件还没传来,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