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俊娜
姚俊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01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种上庄稼,让杂草无处可长——苏格拉底"除草"的启示

(2011-10-09 14:07:04)
标签:

教育

分类: 生活杂谈

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漫游天南海北。一天,他们到了一片旷野,大家在草地上坐了下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马上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最后一次考试,我问你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们回答道:“旷野。”

    苏格拉底又问:“这里长了什么?”

    学生们答曰:“草。”

    苏格拉底说:“是的,这里长满了草。那我要问,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很诧异。因为他们学的是哲学,而这个问题应该是那些农民就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一直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次的考试竟如此简单。

    一个学生抢先开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

    另一个学生答道:“用镰刀割掉,那样会省力些。”

    第三个学生回答得更为干脆:“用火烧更彻底。”

    苏格拉底站了起来,说:“那好,现在你们就按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每个学生都来了。在他们除草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不过还是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而另有一块地方,不是他们除草的区域,那里不但没有杂草,而且旺盛地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们凑上去看,那是老师的著作,在这摞书的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就在上面种上庄稼”,这话实在是充满了哲思和大智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就常常只把目光心思行为胶着在如何清除孩子身上的“杂草”,却从不知道再抬抬眼,再往前想一步,从没想到“种上庄稼,让杂草无处可长”。

教育者致力于清除被教育者身上的“杂草”,绝对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然。但实践证明,结果往往是杂草除不掉,春风吹又生,除草人却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这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一场消耗战,两败俱伤是这场战役的必然结果。乐观一点,也可能是被教育者只留下“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但投入和代价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教育似乎有不计代价只看产出的思维习惯。没有人计算孩子体质下降了多少,眼镜增加了多少,镜片厚了多少,幸福指数降低了多少;只有人计算升学率多少,优秀率多少,及格率多少,提升率多少…有时候,我真希望我们不妨向商人学习学习,算一算成本和利润,看一看这笔买卖是否划得来。

如果说执着于“除草”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那么,“种上庄稼”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维和教育作为,是一种更上层楼的教育境界。

听起来很玄奥,实践起来并不难。

我班里有一位男孩,上课时间不会有连续两分钟的安静。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头像拨浪鼓,屁股像按了转轴,两只脚不停地踢踏,有时还随便下位走几步,等等等等。很显然,他的课堂学习效益几乎无法保证,周围同学苦不堪言,全班同学也受影响,老师的上课思路多次被干扰。这种现状必须尽快改变。在课堂上老是提问他、提醒他、批评他以集中他的注意力,会牵扯老师过多的精力,会浪费全班同学过多的时间,这同样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罚站、让他离开课堂、用其它学科时间补学这一学科内容等手段,不仅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也完全违背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受苏格拉底的启示,我采取的做法是:我在他这块杂草丛生的旷野上种庄稼,让他在课堂这块杂草丛生的旷野上种庄稼。他朗读很好,我尽量让他去范读;他书法不错,我讲课时,让他做小秘书,在黑板上板演讲课提纲和重点;同学发言时,在黑板上记录主要观点或关键词,并明确激励说同学们记不下时可以参照黑板的记录;记完后,以他的记录为线索,同学质疑,师生共同点评和总结课堂内容等。做这些事情时,他就没时间“长草”;做这些事情时,他不由自主地用心,他要听要记要对同学作提示和引导,他就没地方长草。不“除草”而“自除草”,善之善者也。         

清醒地思考一下,我们要实现的,是让孩子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培养学习的自律意识和专注能力,达到学会和会学,而不仅仅是为了让他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试想,对于一片旷野而言,除不除草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长出庄稼,这片旷野就有了积极的作为和建树了。

        出处  http://blog.pedu.net.cn/?6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