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拯救”?
(2009-12-04 20:25:02)
标签:
教育家庭心理生活 |
分类: 个人视点 |
现在的孩子有许多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大多是从十五岁左右开始出现的,有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必然状况,其实不然,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应探求问题的本质,叛逆的本质实际上是曾经受到过家人、亲戚、朋友、同学或老师等人的严重心理伤害,从而在心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将心理封闭并对外排斥。一般情况下来自于家长的因素居多,最亲近的人伤害的也是最深的,怎样能预防并解决这种问题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尽量不要打骂孩子。俗话说的好“打是亲,骂是爱”,但是从对待孩子的角度说,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孩子的心灵一般都是非常脆弱的,打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害,况且“哪里压迫最深,哪里反抗的也就越厉害”,你越是打骂孩子,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就会越重,所以,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或通过说教能使其改正的就不要打骂孩子。
2、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许诺了就一定要履行。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许诺,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只会许诺但不会履行诺言,或许在家长看来这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手段,孩子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3、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孩子如何好,更不要拿其他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有很多家长都习惯在自己孩子面前说,“XX家的孩子真厉害,学习又好钢琴又好”或者是“你看看XX家的孩子不仅学习好,钢琴弹的也好,再看看你,学习都学不好”。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有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以后不是自卑就是自负。
4、爱屋及乌,反其道而行之。放下家长的地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哥们”,有许多家长阻止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认为会影响这影响那的,其实,真正能解决孩子叛逆之法恰恰与次相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家长也放下自己家长的地位,尝试去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与孩子讨论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哥们”,这样便可以融化孩子心中的那块冰川,打开孩子的心结,孩子也会很乐意的接受你,一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就会发现,越是这样的孩子,对待“哥们”越真诚。
是的,这些方法对家长们来说或许很难做到,毕竟都已经习惯了之前那些教育方法,但为了孩子,还是要改变那些方法。叛逆的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去“拯救”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