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10月01日

(2024-10-01 10:01:14)
标签:

现代医学

传统医学

中西结合

《中西医结合循证之路才是传承宏扬中医药学正确道路》

吴林根 吴林根三高黄谷疗法
 2024年09月30日 19:15 上海

   知识所限,导致视野局限,基于自50年代中学政治课开始,物质决定精神,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认知,医学就是实践科学,不论传统医学(中医)和现代医学(西医)均是实践科学。我对传统医学必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之路是这样认识的,不知是否对?

    中医从古代起源。古人在与疾病抗衡摸索,知道了生病了就采草药吃,退热了,就知道某些药物能够解表、发汗。出血了,拿某些草药敷上就知道可止血。这样慢慢的积累了初步医学。西南深山一些少数民族有的人至今还是这样。实践经学人的总结成书,就是朴素的医学知识。显然是精华、糟粕并存。 

     高血压病人常面红、出汗,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等肝阳亢症状。到底其本质是什么?有无物质基础?60年代初,现瑞金医院邝安堃教授研究发现,这些病人的肾上腺分泌物过多,即17羟、17酮多了,后人找到了通过高血压病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血压的内分泌系统的普利和沙坦类");">,被全世界公认的高血压首选药物,更印证了邝老这一中西医结合研成果。

     又如,服用黄连素出现了胃肠反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常被认为黄连素大寒,大寒伤胃。且不说黄连素不等同于中药黄连,不可套用中医理论。拜糖平,二甲双胍等也会引起胃肠反应,就从无拜糖平等伤胃一说。那么,黄连素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大寒伤胃”的消化道反应");">?我们发现这些胃肠症状与常见消化不良反应相似,瑞金医院消化病专家唐振铎老师曾常用自研的消化合剂治疗有很好疗效。其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稀盐酸。我试用这些有消化道症状病人在进食前酌用少许米醋(乙酸),竟然一试就灵,一发而不可收,几乎为所有胃肠反应病人介了难。那么,黄连素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大寒伤胃”的消化道症状?为什么饮用醋会改善症状?是不是黄连素使胃酸减少,生理学基础告诉我们进食前,消化道激素的胃泌素,会促进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进而消化食物这时会有饥饿感就有进食欲望。因此,我对上百病人测试胃泌素看看服黄连素后胃泌素是否减少?我可推断胃酸多少变化,果然发现用黄连素后胃泌素普遍减少,支持了这一推测。广大糖友坚持餐前吃醋,胃肠反应普遍缓解也是这一推测的佐证。找到了所谓黄连素“大寒伤胃”的本质。

    又如,中医的黄连解毒汤有多味中草药,古书记载可治消渴症,但疗效有限。实际上仅是其中的小檗碱(黄连素)有降糖效应,而黄连中含有许多生物碱成分,到底是哪一种有降糖作用呢?

    1930年德、日科学家分别从黄连的诸多生物碱成分中,提取分离了小檗碱,即黄连素。但其很难被人体吸收,长期仅作为治疗拉肚子、肠炎、痢疾等。

    上世纪8、9拾年代,我在应用黄连素治疗心脏疾患时候意外获悉其降糖、降脂、减肥作用,回过头来再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发现已经有不少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表明黄连素确实降糖的作用,这更使我更增加了信心。根据杨宝峰院士2000年报告的谷维素可促进黄连素吸收的研究结果,我们用黄连素合用谷维素广泛取得了佳效,此后还陆续发现部分病人降尿酸等疗效。应用黄连素治疗心脏及代谢疾病等的结果于2000~2010年已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等分别报告了黄连素改善降脂这些代谢组分效应。并获得国家黄连素谷维素组方减肥专利授权。

   当下,不少人讨论中医药发展是否有点偏?忽视党历来的中西医结合方针,而过分强调干年前的文字记载等等,缺乏批判的继承。古代由于地域、交通、信息传播的限制,医学实踐也十分有限,记得60年代在医学院实习时,瑞金医院中医科徐纪昌老师讲起小小银针重要性时,旧社会他行医时用针灸治疗在浙江、上海方圆几十里受到欢迎,都颇有影响。现在看来几十里又算得了什么?医学是实践科学,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层出不穷,医学科学领域里,无论是医疗实践治疗病人数、地域的广袤以及信息流通之迅捷与几千年以前完全等不可同日而语。老药新用的黄谷疗法能从上海走向全国甚至跨海越洋到海外,当然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息息相关!试图单从古文字里找科学、找真理,是否有所偏颇?

    不错,神奇的黄连素,以致轰动世界的青蒿素都是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来的。但黄连素、青蒿素并不同等同昔日中草药的黄连和青蒿。黄连素、青蒿素均已是分子结构式明确,由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之所以两者展现奇效,正是现代人屠呦呦等正确执行中西医合方针的结果,是应用现代科技循证学研究的成果。

   中医学博士王树鹏说,黄连在糖尿病中的运用由来已久,根据其病机通过配伍,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小陷胸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运用于糖尿病。认为黄连降糖,剂量宜大;用治调理,小量足矣。

   王博士认为,《药典》规定的黄连临床剂量为2~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5克,此剂量范围用于调理尚可,然若用于降糖,力量太小。我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黄连降糖的剂量应在15克以上。一般,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7%时,黄连用15克左右;HbA1c在7%~10%时,黄连用30克左右;HbA1c>对10%时,黄连用45克以上。我曾治疗过一例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患者空腹血糖22,餐后血糖34.9,在未应用降糖西药的情况下,应用90克黄连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降至7左右,餐后血糖降至9~12

      从王博士研究观察显示,黄连可降糖,但疗效显然与黄连剂量有关,更为差强人意之处是常常不免要加用降糖药。在含多种中药的汤剂中,黄连仅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各种中草药汤剂中,正像医学大家王振义教授指出的,要弄清到底是那种成分具备降糖作用?

    早在1986年中国医科院陈其明等在动物模型中发现黄连的提取物生物碱中,小檗碱(黄连素)通过促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

      次年,208医院倪艳霞又报告了小檗碱临床应用的有效降糖的研究结果。此后国内外学者黄连素降糖效应的相关报告已数以千计了。        

      本公益性微信平台在1441例,应用黄连素为主药的黄谷疗法,糖化血红蛋白从达标率的29.84%提高至77.52%。从这一卓越疗效可见,治疗消渴症的中草药各种经方确实是应该继续探索发掘的伟大宝库。

      刚刚获得国家“共和国勋章”王振义教授曾指出,中医药是个宝库,仅仅有宝库是不够的,我们这代人做了点工作,更大希望寄予年轻一代挖掘研究中医药宝库作更大贡献,造福更多患者。

      百岁人瑞的王老进一步指出,不能固守几千年以前的理论,中医药也是要随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从古至今我国历代中医药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医药的研究、提升,也基于各自时代新的情况对对中医药提升和完善。典型例子从中医药理论诞生后,很多朝代都涌现出了对中医药进一步阐述的名家。与时俱进,也是中医药一以贯之的进化方式。

   中医对中华民族发展、繁衍维护人民健康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讲过头了,是否离真理离远了?哺乳类如猴子野猪等动物并无什么猴医,不也没有消亡绝种吗?野猪更是泛滥成灾,全国26省市不得下达了围猎令吗?毕竟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国人平均寿命由1949年的30多岁提高到现在的78岁了。 

    当下,不应把中、西医对立起来,相互排斥,张伯礼院士讲得好,“中国人应该感到幸福,有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的呢?何必分你的我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这种“争论”的民粹之风背后有的是无知,某种意义还有利益集团在操弄,当然更多的可能也是糊涂跟风。即是一些人抱着各种欲念大讲发扬中医,现在满大街的膏方广告,还符合中医精髓的辩证论治吗?千人一方,那里还有四诊八網啊?

    这次新冠肺炎成效,老中医张伯礼院士发表治疗新冠肺炎的报告,正是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结果。恐怕发展祖国医学正确道路还是认真执行中西医医结合的方针。那种过激片面贬、褒一方是不对的。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立起来就不应该。把讨论传统医学(中医)问题泛政治化的动辄扣帽子、民粹化、虚无化、神秘化是不可取的,不利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宏扬。

   上海退休医生吴林根

     2024.9.30修改

自学黄谷疗法,请关注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