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易中天:“浅出”还需要“深入”

(2006-10-08 10:57:55)
分类: 学习成长
    早就听说易中天易老师很红,也没怎么在意,读者对文化、对历史感兴趣,无论如何总是件大好事,总比全国人民没完没了地看“选秀”强吧!有天在好几份报纸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上看到易中天竟然在排行榜十强中占据了四席,真是超红啊!于是趁着国庆在网上买了几本易中天的作品回来拜读,以下就讲讲读后感吧!
    易中天选择历史名著入手,以评书的方式开讲,以通俗地方式写书,必红的选题、必红的方式,想不红都难,相当符合现在社会的消费需要。因此,易中天的走红有其必然性。“通俗化”的外在表述方式完全正确,符合百姓的合理需求,“通俗化”外衣下的内核是否经得起推敲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易中天的“浅出”绝对值得所有学问人学习,他无论怎么讲,都不会把问题往一个复杂的、专业的方向去讲,永远是那么通俗易懂,虽然我对其一些显示才华的所谓幽默提法不甚赞同,其为了好笑而好笑时常经不起推敲,但是,这无法掩盖易中天在“浅出”方面的天赋与坚持,而这值得所有学问人诚心学习。以我自己写书、教课的经历,要做到这点殊为不易。你的观点读者都看不懂,或者都不愿意看,那么就谈不上思想传播了,阵地就永远是易中天的了!
    不过,易中天既然已经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言人”了,那么,自然也希望提一些期望与要求,因为公众人物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尤其已经在“浅出”方面颇为突出的学者,务必在“深入”方面亦有所作为,否则掌握了“公众话语权”的当红者就可能误导读者。既能“深入”,也能“浅出”者,大师也;只能“深入”,不能“浅出”者,小众也;不能“深入”,只能“浅出”者,匠也。他已经掌握了“话筒”,批评他的人基本都会被认为是妒忌、眼红。是成为“匠”,还是走向“大师”,只能看易中天自己怎么选择了。
    以我的体会,越“浅出”,越需要“深入”的支撑。玩笑要好听好看,还要合理、不牵强,那一定要求你不仅要有幽默细胞,更要真正吃透历史。符合逻辑的、符合事实的笑话,才是真正的幽默。例如易中天认为“小布什”憨憨的傻乎乎的,所以就当选了,戈尔看着太聪明太多学问了,就落选了,这就把美国政党竞选的复杂性、竞争性理解地过于狭隘和肤浅了,况且十多年前风度翩翩的克林顿不是刚赢了“老布什”吗?那又怎么说。这么说是好听了,简单了,但与事实有背离。笑话、戏剧感、新鲜视野,这些都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而易中天似乎有些背上了“为了通俗而通俗,为了出奇而出奇” 的包袱了。
    《品三国》里讲了很多好玩的小故事,都是一些颇有特色的“点”,但是看不到作者的“线”和“神”,或者说其间的“线”和“神”并不清晰,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些什么主旨思想。一切都以好玩、好看为目的,所以用“品”为标题略有牵强,叫“水煮三国”还是比较合适的,虽然这已经是另外一本所谓管理畅销书的名称了,路数好象也确实有些相象。
    百姓一定需要“浅出”的大众文化作品,这是市场的合理需要。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言人”,易中天已经掌握了这个超级核武器,如果其能够做到“内外兼修”,既能“浅出”也能“深入”,那么就是国之有幸了,否则就是大大不幸了。而那些已经“深入”了的学者,必须能够“浅出”,否则就一辈子“闭关”而不得出了。“深入浅出”是所有志学者的矢志追求,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