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推荐阅读的文章 |
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哲学家 普罗塔戈
对教育而言,这个火把需要点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说:我走了美国的许多城市,发现不论是中小学课堂,还是硕士博士生的课,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都是Any question?(还有什么问题?)而在我们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许多外国老师都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老师再三说了这句话后还是没人提问题。
学生入学时候像问号,毕业时候却使学生像句号。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近几年,不少大学以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题目为基础进行了语文水平测试,结果是:“人像研究生,文像中学生,字像小学生”。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老人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是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实际上是说对他走上科学道路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从小受到的全面的做人的教育。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造潜能的开发。
1995年,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学生经过“赶鸭子”到“填鸭子”到“烤(考)鸭子”,变成了呆头呆脑的“板鸭子”,无创新可言。
13岁的中国学生每年上课251天,苏联为210天,英国为192天,美国为180天,法国为174天,连日本也不过是240天。日本小学生每天在家学习时间为30分钟,中国是90分钟。美国一年级儿童娱乐和运动的时间为每周18.2小时,中国只有9.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