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写的文章 |
关于青少年教育性别取向问题的思考
以前读过一些关于青少年教育性别取向方面的文章,当时也做了些思考,但是对于某一性别的教育应该男性化还是女性化,却没有成熟的想法。现在,经过所见所闻和认真的思考,我认为对于男孩还是要强化男性化教育,对于女孩则要强化女性化教育。
在我国体育界,最近存在“阴胜阳衰”的现象,我想,女性在社会中的高度解放应该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对于男性而言,“阳衰”则有些令人沮丧。看看我们的男子足球,再看看韩国和日本的男足,同为亚洲人,身体差异应该很小,但是从韩国和日本球员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种拼搏进取、勇于奋斗、积极向上的男性阳刚之气,那种不服输的民族精神,反观我们自己,却是不很尽如人意。从这一点上,我认识到了男孩男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父系社会,男性是主导的,他所体现出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主导。如今社会上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在需要人挺身而出,去维持公道,去伸张正义,去表达一些同情心时,人们大多却选择了退缩和放弃。分析其原因,一是不敢,怕惹祸上身;二是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人性的麻木,人应该有的同情心已经蜕化了。我想第一点还是最主要的,许多人很想见义勇为,但是思前想后,怕自己受害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学学阿Q吧,社学上叫多管闲事的人为傻子呢,我不是傻子,还是走了算了。这就不让人不会想到,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做的如何呢?想来肯定是不行的了,所以我的观点是男孩要强化男性化教育,男性要有阳刚之气,要有男儿闯天下的决心,要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要有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勇气,要有为了理想和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
常感慨阿拉伯国家经常会有关于人体炸弹的报道,韩国也有为国家的利益而自杀、自残的报道,可中国人类似这样为了理想和信念献身的却很少,我是坚决反对人体炸弹的,但我们从中能看什么来呢?国人的生命重于信念,我国的古人有杀身取义者,现在呢,这样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缺失强大信念支持的民族是强大的民族吗?这是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男孩强化男性化教育,女孩强化女性化教育对于强化人的信念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样不会违背人的自然本性,不容易使人形成扭曲的人格,使人更容易形成正常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博大精深的光点,但是对于人性也是有压抑作用的。在封建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阶级利用儒家思想麻痹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三纲五常”,这对于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妇女更是没有独立性,要以男性为中心,是男性的附属品,然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得到了极大程度地解放,这对于女性和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对于女性的教育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女性不仅自己在社会中要发挥作用,还要影响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最终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现在,国内各地普遍存在女性卖淫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些女性大部分是生活所迫呢,还是爱钱、懒于奋斗呢?答案恐怕是后者。对于女孩,女性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教育她们善于培养自己女性的美德、情操和尊严,善于展现自己的阴柔之美。近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张雷教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近1000名家长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趋于男性化。我想,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女性的人格发展错位,形成多重性人格,并进一步会影响她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从生理学上考虑,女性分泌雌性激素,男性分泌雄性激素,二者对人的生理、心理会有不同影响的,我们应该实行顺应生物物质基础的教育。有研究表明,缺乏性激素的人,性情异常,执拗、猜疑、阴险歹毒,缺乏人们常有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一种病态人格。那么,男孩女性化教育,女孩男性化教育会不会对影响他们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影响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呢?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我想,我们不应该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急功近利从长远来看或许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呢!我们应该顺应人的自然生物特性,采取男孩男性化,女孩女性化的教育态度或许更为科学。
最后,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教育他们名利不是一切,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