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思想之家 |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子卿,战国赵国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论者。
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他的思想观点与孟子的“仁”不同,荀子更加注重“礼”的作用。主张“性恶论”。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治”与“法制”相结合,礼敬君子,法治小人。
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人。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继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在政治上,主张以法为主的“法术势”结合。
董仲舒(前176-前104),西汉人。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王充(27-97),字仲任,东汉人。
王充的学术思想具有批判性。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天道自然论”的体系,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天道的自然无为性。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人。
王弼能言善辩,是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玄学大师。
在学术思想上,提出了“贵无”的观点,认为“无”是事物的本源。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制”。在哲学认知论上,提出了“得意忘言”,并论证了《周易》的言、象和意的关系。
慧能(638-713),本姓卢。
禅宗的创始人。
慧能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针对神秀的偈语,指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主张“见性成佛”,提出了“顿悟”的修行方式。
周敦颐(1017-1073),子茂叔,北宋人。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代的程颐所发扬。
在道德修养上,提出了“主静”的主张。在学术思想上,“援道入儒”,发挥了《中庸》的天人合一思想。
朱熹(1130-1200),子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南宋人。
朱熹的学术思想继承合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朱程理学。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思想家》朱昌彻 张祥浩 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 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