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欢看国外的知名记者、作者写关于中国的报道、书籍,说明咱有分量。而且,不同于以前的是,他们的写作内容越来越中立,对中国的见闻都有正确的理解,甚至他们会在文中纠正从前的一些误解或胡说。正知正见太重要了,也很难得。
但有时候读着读着我就会脸红,烧得难受,哪怕是一人独处仍会有一种被示众的感觉。是啊,一定是读到什么不好的段落了。可奇怪的是,不应该啊!就听得进好话,听不得半点坏话,非要人家夸你才行,批评两句就难受了?咱不是这种人啊!可为什么就是难受呢?面对一本纸做的书都会脸红?再说了,就单单一个人来讲,能够得到前辈的批评是多大的一件幸事啊,心里早乐翻了,根本就不会难受脸红。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后来我发现,我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那些文字根本不是批评,而是,揭露。
作者去北京旅游后把他看到的事物写了出来。他在秀水街看到了世界各大知名服饰品牌的仿品,他看到北京大街上那些抱着孩子兜售盗版DVD的中国妇女,他看到著名的中关村在销售盗版软件。。。。。。天,你当外国游客是傻子吗?你以为他们不会说中国话就什么都不懂了吗?他们不但懂,还能出书将之公布于众。
他们说谎了吗?他们故意栽赃诬陷了吗?还是他们在胡编乱造?有吗?都没有。他们只是写了中国人自己都明白的那些事儿,就是那些中国人自己都知道不好的事儿,而且也没打算住手的事儿。
这是揭露,跟批评是两个概念。老外跑去中国旅游除了领略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山水民俗以外,他们也会将看到的另一些“风景”传播出去。传出去之后这将成为老外游中国的特定“景点”,其他的老外就会特意的去看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而每一次的“采景”都是一次见证,让世界上又多了一个证人。
只有当这些被揭露出来的事实都成为书上的历史时,成为“当年的北京”、“当年的中国”时,我想脸应该不会红的发烫了。人无完人,何况那么大一个国家,有被批评的地方是一定的,而且太正常了。可是被揭露一定是不正常的。
当有德国人跟我说从中国买了20条假名牌内裤时,我都会说“小心海关检查哈”。如果他们向我取经,我也只能老实交待“我从不穿假货”。造假卖假的被揭露,难道买假穿假的就没事?他们难道不是一条线上的?
最后,我把自己摘出来了。擦,我凭什么脸红?我又没干那些事,没做过的人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作为而脸红呢?为什么呢?
唉,刚刚解决了一个疑问又冒出来一个新的,药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