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
(2014-07-19 22:43:35)
标签:
育儿 |
苏菲其实叫索菲亚,只是她的名字让我想起了挪威小说《苏菲的世界》里的小女主苏菲,所以我有时候就偷懒叫她苏菲,她也知道我是在叫她。
一开始见到苏菲时我还以为这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呢。她不说话,不理人,不跟任何人作任何交流,甚至第一天午饭时也是一个人拿着自带的面包去另一个房间吃。问她要不要跟大家一起吃?她摇头。问要不要盛一盘热的自己在另一个房间吃?她摇头。好吧,这是个刀枪不入的家伙。
因此我断定这孩子在交流上有障碍,就算不属于轻度或几度自闭也是属于古怪类人群。随她去吧,只要她觉得舒服就行。旁人越多的关心只会让她觉得讨厌,咱不能做一个讨人嫌的人。
可是,我偏偏最喜欢她。她太聪明了,甚至有点小智慧。从第三天起我会发给大家一些完成的纸像,你自己去琢磨怎么能从一张二维的平面纸折出一个立体的形象。你可以把我给的例子拆开,随便你怎么都行。苏菲是唯一一个能见招拆招的孩子,给什么破什么,难不倒她。其他的孩子就不行了,有的甚至把例子拆开后都无法还原,或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破解了一个。这是智商的差距吗?表面上看是的,实际上呢?
有的人平时叽叽喳喳,精气神长期外散,都散尽了,哪里还有能量去援助大脑完成这样那样的挑战呢?这是智商的事儿吗?一把没有子弹的枪能说明其性能低下吗?那子弹都去哪儿了呢?平时都散光了、浪费掉了,闲的时候就扔子弹,等用的时候就傻了。
苏菲不是不说话,而是有选择性的。她从不跟那三个说不停的女孩说话,至于她是否反感那三只“小麻雀”只有她自己知道,反正她不说嘛。见招拆招的考核过后我问谁的巧克力最多?拆一招得一块巧克力是我们的规则。答案自然是苏菲的巧克力最多。还有一个“小麻雀”一块巧克力都没有得到,苏菲马上从自己的四块巧克力中拿了一块扔过去,这个举动让大家都很震惊,没想到这个怪咖这么豪爽大方。
一次她突然跟我说,注意哦,是突然,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状况,以至于我一紧张都没听懂她说的什么,加上她说话声音又小,搞了几个回合我才听明白。原来她是说早上看到我们了。我问在哪里?她说在家门口。敢情她就住在邻街。我问要不要早上也跟我们一起走?她竟然点头。之后的两天她就跟我们一起去学校。
路过城堡时,那对天鹅夫妇正带着今年新生的灰宝宝在护城河边休息。我指过去说:“看,天鹅,它们好像有五只小天鹅。”那三个女孩顺势看了一眼又马上继续她们的家长里短,苏菲盯着看了一会跟我确认道:“对,是五只小天鹅,它们还很小。”你们看,对身边事物是否感兴趣决定了观察能力。不感兴趣也就不会去观察,不观也就无察,没有察觉感的大脑就是迟钝很多。平时家长里短多了,到了不平时的时候就挂相。
这三个女孩之前还喊着要折天鹅,可她们见到天鹅却不感冒,这不是扯吗?!她们仨是喊得最多的,要折这个折那个,真到开始动手了又各种搞不定。其中一个女孩提出可不可以不做步骤练习,这样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折更多的东西。我很想问她折那么多你记得住吗?但我改问大家,“你们是想在数量上折更多,还是想在脑子里记住更多?”大家的回答是在脑子里记更多。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显而易见,跟智商无关,跟智慧有关。精气神外散光了,就剩一张皮囊了。聚精会神吧,有选择的说话,有选择的发挥各种功能才是一个机体正常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苏菲不是不说话,她也没有交流障碍,她知道什么时候说,跟什么人说,不说话的时候就做自己的事,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块巧克力。我真喜欢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