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学校汇报演出二


标签:
德国音乐育儿 |

今天是十八般兵器全都展了一圈,有几个很不错。

很多合奏除了音乐学校的同学搭配以外,很多都是姐妹、兄弟配。一家孩子都学音乐,不同的乐器,孩子多的家庭都可以自己搞家庭音乐会了。键盘、吹管、弦乐全都齐了,这每天该有多热闹。。。

在德国学音乐基本都得自己掏钱,政府对艺术类的教育资助几乎没有。每种乐器一年的学费大概三百多欧,当然要分地区了。有些联邦州竟然是按课时收费,而且还只有十次什么的。不知道怎么设计的,学乐器不按学年算能学到什么程度?

另外想得到资助的途径就是参赛获奖,比如参加联邦州的比赛,根据名次可以得到一两三百欧的奖金。这个钱也不是政府给的,都是赞助商给的,比如银行、企业。

因为近些年德国政府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管不问,造成目前德国艺术教育的严重缩水。去年巴登州就关闭了两家音乐学院,就是没钱了。由于不紧气的情况,德国孩子学习艺术的人数也严重萎缩。

现在德国音乐高校里最多的是俄罗斯的学生,再就是东欧的学生,再就是亚洲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从练习的程度上来说,俄罗斯和东欧的学生特别给力。当然了,他们就准备靠这个吃饭了,而且,这也是他们移民和脱贫的一条出路。中国人不难理解他们的思路吧,寒门出贵子,尤其在音乐这条路上,不是说你出身豪门就能出类拔萃的。

包括现在音乐学校里的孩子们很多都不是老德国人,很多父母都是移民。德国当代的父母生长在七十年代的性解放时期,以至于他们的成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极大地受到了性解放的影响。就是自由,小孩子就应该玩儿,就应该什么都不用学,如果小孩子自己不想学的话,小孩子想干什么就应该干什么,不光童年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包括以后都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这个思路毁了德国至少至少两代人!

中国人讲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经放松的状态现在想一下子收回来简直愁人,教育界很多清醒的人预测大概仍需要二十年才能把德国目前的松散状况拉回来点。二十年啊,一代人又过去了,到时候能不能有好转还只是个预测。所以,当父母的现在就要考虑,是继续性解放、性自由,还是怎样?
好笑的是,一些中国人把这套松散的理论引进到了中国,他们盗用“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到处招摇撞骗,呵呵,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你们这些人,以及被骗的中国家长,这些在德国练琴学艺的孩子们不练习的时候也是在玩耍的,只不过,他们同时也会一技之长。。。。而你的孩子呢?
-----------------------------------------------------------------------------
给在国内学习西洋乐器的中国父母和学生一个建议:
学习西洋乐器的同时,再学习一门中国民乐器,一主一辅,重心自己调整。
原因,在中国学西洋乐器是学不出来的。目前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中国演奏家最终也不是直接从中国的音乐高校走出来的,中国的音乐高校在西洋乐方面只能帮你起步。出国以后,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果你还有一个谁都不会的中国民乐器在手,你就牛逼了!他们谁都不会,就你会!他们会的你也会!在艺术和商业两个板块你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老师跟同学们合奏西班牙吉他(古典吉他),弗拉明戈,Flame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