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扣掉的两分
(2013-09-13 03:46:31)
标签:
育儿 |
竹哥的幼儿园跟一所大学有幼儿教育合作项目,过一段时间就会给孩子们搞一次测试,从身体协动性到语言、数学、社交能力等。有很多测试题,每题可选择好中差,只有“好”才能得分,最后当然是总分越高越好。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跟家长汇报测试情况,由此也可以给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作一个小结。
这次家长会说的是六月初的那次测试,意义基本不大,小孩子三个月会有很多的变化,而且现在听来发现竹子同学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只是测试里有两道题我个人觉得很扯蛋。
题一,是否会玩扑克牌、色子。这项测试其实在检验孩子是否能“玩”数字,比如扔色子识数、计算。竹子的测试结果是不会玩牌、不会玩色子。老师说从来也没看他玩这些玩具,他在家里也不玩吗?我说不玩啊,我们家里没有这些玩具。老师说就看他喜欢玩Lego积木什么的,我说对啊,家里有Lego,他自己摆各种东西玩。然后这题无分。
题二,是否会玩过家家游戏,比如扮演爸爸、妈妈等不同的人物角色。竹子不会,无分。老师问他在家里也不玩这些游戏吗?我说不玩。我当时很想问有多少小男孩会抱着娃娃玩这种过家家的游戏?以后的测试题是不是可以分男生版和女生版?我明白这道题是想测试孩子对社会角色的辨认和分工,但是题目出得太隐蔽了,拐了个大弯,效果还不见得有多好。因为接下来矛盾就出现了。
你不是想测试孩子是否识数、是否会计算吗?竹子TX在盲数项得到一分。盲数就是老师手里抓几个小东西给你展一眼然后马上握紧拳头收到身后问刚才那是几个?这个比扔色子有难度吧,色子还能一直扔在那里给你看呢。计算题,老师说你有两个苹果再给你三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竹子说有五个。这不就行了嘛,非要靠玩牌玩色子才能学会吗?我都怀疑现在的育儿研究机构是不是拿玩具回扣的?
在性格和社交方面老师都觉得竹子TX还是挺好的,没有恶劣的行为,所有举止都在正常范围内,没什么要多说的。这不就OK了嘛,一定要玩过家家吗?估计有人肯定要问,那你儿子每天玩什么啊?
他每天玩的东西可有创造性了,基本都是DIY。他前天自己做了个风筝,用两张纸拼接起来的,一张纸采用的窗花式剪裁(幼儿园学的),一张纸采用的拉花式剪裁(妈妈教的),牵风筝的长绳子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短绳子接起来的,线头还固定在一根铅笔上,不玩的时候就把长长的线缠绕在铅笔上,不知道在哪里学的这招。比如他想射箭,没有靶子,他就在画板上自己画了一个靶子,还是彩色的,一个圈一个颜色,然后画纸上被射破的洞就是成绩啦。我看了下,最好成绩是4环。而且人家DIY的靶子上还有一个细节,他在靶心上盖了一个章子,是个绵羊的图章,可见人家还是有中心目标的。他每天都能捣鼓出新的东西,除了不玩测试卷上的东西。
成年人给幼儿出测试题,有些分数真不好说是孩子丢的还是出题人丢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研究育儿,各种理念,各种教案,推销着各自的商品。他们会让你丢分,这样你才会觉得需要他们的帮助,先把你搞病了你才会去看病哈。我并不是说这家大学的研究项目有什么商业目的,而是说,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认识,不能来个什么学术测试你就跟着跑了。在面对种种的育儿问题中,不管有没有商业目的,孩子是自己的,不能人云亦云。一百个孩子里就算有九十九个都是通过玩牌学会识数的,那又怎样呢?剩下一个就是靠数手指头学会的。。。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