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


标签:
表演育儿 |
表演是件很奇特的事情,要分人、分事、分什么场合。我在舞台上的表演是极其不理想的,每次被老师点名最多的就是我,而每次几乎都是那一句话,“表情、表情,又没了,又忘了?!”每次被点名后我都立刻在脸上咧出一个笑容,并且努力让这个表情在脸上停留的久一点,直到下次再被点名。
不会做原于不理解,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在教室里跳舞跳得满脸的表情?音乐一起她们脸上的表情也起来了,音乐一停她们的表情也停了,有开关的吗?我们曾经学过一个舞蹈,名字我都忘了,其中有一段动作很让我闹心。就是要举着雨伞过小溪,小溪是潺潺的流水,溪水里有几块大石头,舞蹈的内容就是踩着石头过去。我勒个去,要在教室宽敞无碍的地板上表现这一串动作,不但手上要装出举伞的动作,还要做出尽力保持平衡的样子,踩石头过小溪时还要左右摇晃好像要摔跤的样子,还要表现出少女的那种害怕、害羞、矜持等等等。。。种种做作的模样!
我每次跳到这个地方时都烦死了,不要说没有什么实际生活经验,就算真的在生活中遇到一条小溪要过去,那也是啪唧啪唧踩着水花就过去了,谁还跟你扭来扭去左晃右晃的?但是没办法,跳舞嘛,你就要做,你就要表演。于是每次我就跟着大部队一起晃啊摇啊,大概就像玩呼拉圈一样的扭过去了。接下来的动作就比较爽,轻盈的一跳,然后用手拍拍心口,要表现的心理就是“哎呀呀,好险呀,终于过来了,安心了!”我每次跳到“岸上”后拍拍心口都是想“NND,终于把这该死的一段跳完了!!!”有时候太心急了,以至于跳早了,这时候一定能听见老师大喊“跳早了,音乐还没到呢,哪这么快就过完了?再来一遍!”我。。。。。。大部队一同重新再过一次“小溪”。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去跳什么爬雪山、过草地、锄禾日当午之类的。
相比较我还是喜欢舞台下面的“表演”,我喜欢真刀真枪的、实招实式的表演。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个动作我一个暗示,你出招我拆招,打打闹闹无处不江湖,这比在舞台上“作假”有意思多了!该给笑脸的时候给笑脸,该绷着的时候就绷住了,对人说人话,跟鬼扯鬼经。一切都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存在任何假想做作。这样顺其自然的表演我比较在行,如果是在舞台上,又要化妆,又要服装、灯光、音乐的妆扮起来我就觉得很累赘了,一累赘我就忘了表情。
如此说来似乎舞台表演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都是假的,没有什么真实性,假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不对啊,舞台表演的形式一直都存在着,并且还很昌盛,还在继续发展着。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个假的东西却可以长命百岁呢?我想了想觉得只有一种可能,也只能是因为这个理由才能使这个“假的”东西继续存在下去。那就是,这个假的东西一定必须是个好的、伟大的作品,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实战中更有效的发挥能力,它能够让人有所领悟、有所提高,它能够启发、指引正在犯迷糊的人,它应该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前途。如果一个假的东西可以带给人们这些真实有用的帮助,那么它就有存在的理由,它就应该很好的继续生存发展下去。相反,如果这个假的东西没能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它就应该赶紧落幕下台,不要再做更大的浪费了。
我们在台下生活着,偶尔看看台上的表演,忽然得到一些提示,然后我们继续在台下猛力的生活着。有人把台下的生活搬到舞台上表演,提炼、浓缩、再创造,去激励该激励的观众,去安慰该安慰的心灵,去轻松那些该放松的人。等到戏终人散再放眼台下,芸芸众生,一部一部的作品又该粉墨登场了。
我表你演,你演我观,我观你思,你思我叹,环环相扣不知台上台下。大千世界,处处是表演,真真假假难分难解,是迷是悟就看你要的是什么了?放下即得清静,清静即现自性,谁上台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明心见性,来,同学们呱唧呱唧,有请表演者。。。。。。
-------------------------------------------------------------
第四集,继续精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