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6月18日

(2015-06-18 14:05:35)

 

 

《与江南缱绻一下》

 

 

五一假期,下江南,沿着太湖小转一圈。草长莺飞的季节,春正嫩,梅雨还远,正是江南最好时段。多少风景旧曾谙,多少又是新陌生,无限好,而我恰好有心情。

以上海为中转站,就近先到昆山,然后无锡、宜兴、湖州,绕太湖转了小半圈,还是意犹未尽呢。太湖太大了,大到像大海一样。我一直觉得,大海,就是时间。关乎大海的事情,就是关乎时间的事情。我们一趟一趟赶到海边看大海,就是在寻找时间。也是在回到自己意识的原点。这是大海对我个人的意义。

反过来说呢,湖,最好还是像湖,典型一点,小一点,巧一点。最好能一眼看出湖的形状,不要像太湖那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城里有湖的小城,总是滋润,带给人连连惊喜。

从无锡到宜兴再到湖州,一路小雨悄然结伴。我乐于和小雨交互,尤其还是这江南的小雨,滴在我滴也滴不完的发梢。

这一趟,住在太湖边上。就绕着太湖走起。

 

  

无锡

怎么去的无锡要说下。以前喜欢开车出行,长途劳顿,疲于奔波,到了目的地往往已觉颠沛流离。从今年年初海南开始尝到租车甜头,贵州进一步验证了不开长途车的好处。飞机飞到一地,然后机场直接租车,开上就走,想去哪去哪,不累,轻松。

五一下江南,上午十点北京出发,先飞上海,两个小时后就开车驰骋在去无锡的路上了。计划中午要到昆山打尖,一定要吃碗奥灶面。

当我在昆山坐定,一碗热腾腾冒着热气的奥灶面摆在眼前,我的高兴,非文字能形容,简直荡气回肠。这就是先飞再租车带来的可能性。

这次就从昆山这碗面起,写点好吃的。

下午到无锡,入住太湖边的会所式酒店,非常安静。抬头望窗外,能看见水面儿,情景交融,非常好。晚上开吃。无锡两顿饭,这顿晚饭和第二天的午饭,吃到了无锡排骨,螺丝,鸭舌,百叶结烧肉,春笋,河鱼河虾,菜馄饨,小笼包。应令的吃了小龙虾和杨梅。无锡菜,浓油赤酱,浓中带甜,鲜香酥烂,精致,讲究。

第二天细雨迷蒙,游梅园,游园惊梦。梅园是荣家的,荣家的发家人荣德生1912年修建。虽才是百年新园,历史不能和沧浪亭相比,但在文脉上还是一脉相承,依然是有章法有原则,传承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用景,设境。中国园林要表达的是文人化的主观意兴与心绪,注重的是文学趣味。

游园,一看野趣。梅园满山梅树,其它树木花草,品类亦繁,人家一年无日不看花。二看园林创作的轨辙。所谓缀山,理水,叠石,梅园的意境都因景而设,布局淡雅,含蓄。山水之美,诗情,画意。三看中西合璧的梅园建筑,每一栋别墅,都很朴素,随宜,显而不露。都不俗气。

荣德生修梅园时发的是为天下布芳馨之愿,倚山植梅,以梅饰山,盼望子子孙孙花开不尽。

怎么能想得到这梅花只为他开了四十年。也许他要检讨树种的不对,种啥不好,偏种梅。

然后就都没了。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

 

宜兴

其间,宜兴城外意外偶遇吴冠中艺术馆。原来宜兴是吴冠中的故乡。馆规模很大,还有个微园,池塘,小榭,影壁,顺便雨中一游。吴先生送给家乡很多作品,现在都收藏在馆内。吴先生对家乡和家乡对他,都够好足。据说徐悲鸿也是宜兴人,艺术是生活的框架,还未到达,先对宜兴多出几分好感。

进得城来,西氿湖边住下。雨停了,湖边逛逛,湖浪连连,涛声回荡,而我,漫不经心。这种感觉很好。逛到天黑,去吃晚餐。找间本地土菜馆子,香辣泥鳅,巨大一盆,好吃到飞起。

像样的日子,就是住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城中有湖有河,城边竹子成海。有鱼有虾,有点闲心,新火新茶。有点余情,诗酒年华。

第二天看宜兴博物馆,我的兴趣点在古代陶瓷馆。晋代时宜兴是中国最大的青瓷生产基地,这次看到的晋代青瓷还算不太失望。另一亮点就是又见宋瓷,不多,但器形,气质和颜色就是不一样,浑然天成。我国制瓷史上真正的巅峰只有宋瓷,因为宋瓷里包含了哲学的理念。我最喜欢宋瓷,简约,质朴。审美跟人一样,由奢入俭是个必然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不管是那种形式的,画也好,器也好,风格的形成来自作者的修养、审美、情感和品质。观者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那种深层的安慰,即为圆满,这也即为在艺术中能找到的另一番乐趣。

 

湖州

湖州不在我的想象里,它超出想象。原来看胡雪岩,记住一位湖州姑娘,伶俐,巧手烧得好船菜。木船湖上流转,桨声灯影里,笑容灿烂,东风不负。湖州于我就此被胡雪岩定型,觉得它理应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荷花开晚,年年乐事。

湖州很现代,很时髦,很干净,整齐划一。我像走在澳门街上,又仿佛置身一个韩国小城。

在湖州吃到霉菜梗蒸黄鱼,烂鳝糊,老法虾仁,菱角,千张包,粽子。总算在楼丛的缝隙里找到一古迹,明朝的铁佛寺。

但这还是不够,不是我要的江南。

城市不是我的家。

鲁迅先生说,风雨如磐暗故园。那首歌,梦里水乡。

不甘,驱车南浔古镇,一枕江南,终于出现。心里舒服了。同时突然,我就感动了。

江南的韵和隽,到了最深处,就是虚实的东方哲理,文化,还有人的心灵感受吧。

怎么说呢,一切倒带都向感觉让了步。

 

第一次江南回来我写了首诗:

 

 

我愿意戴上那朵万古的镜中花

向晚,清风送香的时候,垂柳染满绿的馥郁

我对着水中的月,妩媚

 

我愿意辫子上编一缕水墨清韵

清晨,黛瓦的庭院,那个镂花的窗后

我揭开黄鹂的鸣叫织就的帷帘,看向尘寰

我仿佛是那片等在千年光阴里的荷莲

一直妄有着一颗逃离的心啊

 

我愿意在虞美人羞涩的绵绵细雨里乘一叶画舫

在刹那之间的水面掉进你的眼神

我们一起路过陶器,青砖,油菜花田

路过那望不尽的烟雨饱满和恬淡

等着一只江南的蜻蜓,黑白里的唯一彩色 飞起

再从我十九岁的梦里返程

 

我愿意走过这么多地方才转到江南

在这么多的告别之后才去模糊现实和风景的界限

现在我就是东方那个柔和的静物

散却在红尘中,亦真亦幻,被江南围住

我最终把自己沉淀成那个婀娜的惆怅

当有人来的时候,我还是准备走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5月21日
后一篇:2015年08月2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