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冀南游记
五、昔日的回响
在邯郸的最后一天,其他什么都不安排,这一天专门留给响堂山石窟。上午10点钟出发,用导航仪定了个最近路线,到路上真刀实枪练的时候叫苦不迭!原来它推荐的这个路线,是个村级公路,让我们在各种村子和田地里穿行。实地一走,领教了邯郸村级公路的厉害,杂乱无章,很多路都在待修,我们的越野车都刮蹭底盘。有个别路段甚至叫人望而生畏。我对导航仪里的那个女的老有意见啦。
最终在一个大一点的“路口”,及时拨乱反正,改导航路线为“推荐路线”,那女的总算把我们带出村,拐上了省道。这样,后半程,才跑起来。
响堂石窟在邯郸西南49公里处,位于峰峰矿区的鼓山上。本来没多远的路,因为那女的把我们带沟里去了,时间一蹉跎就过了中午。到达响堂山石窟的时候都下午2点了。
又饿又累,在景点门口简单吃了碗农家拽面后,才开始参观。
响堂石窟分北响堂和南响堂两地,相距15公里。我们找到的这个是北响堂。因路上耽搁,时间不够看完两处,这次只能将南响堂忍痛割爱。请了一个导游,是这趟冀南最贵的导游,要100块。一般景点也就30、50块,不明白为什么这里这么贵。我的经验是再贵也得请,名胜古迹不同于自然风光,自己看看就可以了,必须要有人讲解才行。否则那些古迹那就是一堆石头,一个庙,你无法深究其背景和渊源。
景区就是鼓山,石窟分布在半山腰到山顶,没有缆车,只能锻炼身体,爬山!
进入响堂山风景区,首先在山脚下是与石窟配套的常乐寺。历史上,北齐是个短命的王朝,一共只存在27年。北齐的首都是邺城,即邯郸临漳,陪都在太原。当时北齐皇帝高洋在从太原到邺城这一带,为了避暑游玩和礼佛,建宫殿,修庙宇,凿石窟,留下不少东西。现在这一带也是我国罕见的北齐遗迹带,尚存不少石窟,可惜开发宣传力度都不够,知名度不响,旅游不成规模。
现在,高洋的行宫已荡然无存,常乐寺只剩点石雕残骸,如小型的圆明园遗址一般,遗弃在山脚下的旷野,没人收拾。唯有一座顶尖已风化的宋塔还在,拔地而立在风尘里,突出而又超越,很沧桑。
看完常乐寺遗址开始爬山,大喘气加汗流浃背啊加好累好累……终于来到半山腰的第一个石窟群,我决定,打住!就看这个就可以了,山顶那是大大滴上不去了。
当年高洋开凿北响堂石窟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藏陵。他的棺椁就停在这儿其中一个石窟的大佛头顶。90年代一个考古人员科考时发现,怎么一些小燕子飞到那座佛像的头上就没影儿了?去山下村子里借来高梯子,登上一看,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之前,高阳的藏陵只是传说,一直没有找到。
北齐因为短暂,留下的东西少,响堂山石窟的重要性便更明显,号称是北齐模式的标本。研究北齐的历史、艺术、佛教、建筑等等的人,是不能绕开它的。
北响堂共有北齐石窟9座,主要集中在半山这一带,从左向右排列。其中第一窟大佛洞规模最大。石窟深13米左右,宽13米,高11米左右,龛上端坐高达5米的释迦摩尼本尊坐像,也是香堂石窟最大的造像。大佛造型匀称端庄,形体敦厚浑圆,面庞丰满。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显得非常华丽,雕刻也很精美。
第二、三窟都是塔形窟。窟门两侧雕八角束莲柱,门额雕刻宝塔飞天,门侧壁雕忍冬。窟内平方正形,穹窿顶浮雕莲花藻井和飞天乐伎,地面浮雕大莲花。窟门两侧雕大番卷草纹和连珠纹,上面也刻了飞天。窟檐雕出仿木结构的滴水、圆椽、筒瓦,瓦垄上雕覆钵、山花蕉叶、火焰珠宝。这两个洞窟装饰得真是华丽!窟内7尊佛造像,坐在圆莲座上,衣纹疏宕,呈不规则阶梯状布于全身,佛衣下摆铺于座面,动态感十足。菩萨形象逼真,高鼻长目,面相丰满,体态浑圆健壮,代表了北齐民族(应该也是鲜卑族)的强健和豪迈。
实地见识到代表北齐建筑及佛教造像艺术的实物,出乎想象的漂亮,还是很震撼的。
第四窟上壁与窟后的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甬道供礼佛时通行。室内四壁凿佛龛,前壁正中为窟门,门上有明窗两个,明窗之间有浮雕。中心方柱塔庙为三面,每面开一佛龛,龛上坐佛。这就显得比云冈石窟简洁,明快。北齐模式就是风格上承上启下,上承北魏,下接隋唐,由繁入简,落落大方。北齐是个过渡带,还是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的。
第六窟内本来墙面雕有场面宏大场景壮观的帝后礼佛图,可惜基本已经风化了。
第九窟,左龛佛像,面相丰圆,体态饱满,腹部略隆,衣纹华丽。重心落于一脚,扭躯斜胯鼓腹。可见北齐一代的承前启后,开启了隋唐造像浓艳丰肥、细腰斜躯的先河。
响堂山北齐造像,已由北魏线条为主的造型,转变为表现形体为主。强调质感,造像栩栩如生,有生命力。在表现人物个性方面开创出一代新风格。同时,雕刻技巧方面也达都到很高水准。各窟造像、花卉的雕刻都美观大方,用深浅浮雕刻出多种繁而极富变化的图案纹样,并且配置得宜,密而不乱,装饰效果生动。综上,响堂山石窟确实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也是三个代表哇。它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在艺术和文化上是敦煌、云冈、龙门石窟等大石窟所无法取代的。
上世纪初响堂石窟遭大规模采盗,80年代初日本学者又趁乱摧残性掠夺性致命性地购买了大量佛头。中国太大,宝贝太多,历朝历代都看管不过来,小民如我们,唯有一声叹息。
历史所关,旧的终归要消失。叹息无用。此刻我们还能看到宋时塔,北齐像,应该举杯庆幸才是。
鼓山石岩优质,在幽深的洞窟内击下掌,都能发出响亮的回声,故名响堂山。
消失的昔日,冷暖,阴晴,早被遗忘,没人知道它们归向了哪里。只剩下这响堂山的回声,兴衰相承,还完整如新。世间万物,显晦有时。拍拍手,安静中,聆听一下这千年的回响,也不失为领会一种深意吧。
http://s2/mw690/001lg2vbty6DKJahqjDa1&690
http://s5/mw690/001lg2vbty6DKJhijVG24&690
http://s7/mw690/001lg2vbty6DKJivEgu26&690
http://s6/mw690/001lg2vbty6DKJl1r9345&690
http://s7/mw690/001lg2vbty6DKLFHtOu06&690
http://s16/mw690/001lg2vbty6DKLI9qCb3f&690
http://s5/mw690/001lg2vbty6DKJmhw1u14&690
http://s9/mw690/001lg2vbty6DKJrq7xu78&690
http://s5/mw690/001lg2vbty6DKJsB7Le8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