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继续

(2007-01-30 22:57:16)

 

李清照会的多一些:“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还有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确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记得初中的一个寒假关在家里猛背宋词。那时候一个初中的小朋友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还是挺“有才”的一件大事呢。我同时还与诗人朱雷通信,那时他是杂志社的诗歌编辑。现在想象,朱老师人真好,每封信都是认真地在教我。可能也是为了逞能吧,通信中我常乱诌一些词赋,都是狂背的那些宋词的拙劣模仿。也怪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儿,偏偏作的都是倾泻悲壮型的苏东坡岳飞文天祥式的词,我喜欢慷慨悲歌,气冲牛斗,豪气飞扬,抑扬顿挫,恨不能引吭高歌。不喜欢吞噎缠绵,凄惨悲酸,掩抑低回。发誓不做李清照式的黯然销魂低咽得词。朱雷竟然一点都不嘲笑我,真有涵养啊啊!

 

现在呢,还是喜欢那些天长水远的有苍凉感的劲笔柔情多一些。但,写得话,离怀,岁晚,泪眼,羁思要更多一些,变成了小时候发誓不愿作的那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