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泛滥

标签:
读书无用丁俊辉杂谈 |
分类: 随便翻翻 |
http://press.idoican.com.cn/filedata/811/2009-04-02/cnmlfiles/nt.D445100chaozrb_20090402_1-5-C2.resbrief.jpg
http://src2.club.sohu.com/pic/a2/25/abf06ec00eab1c90fcc48c62cd5425a2.jpg
http://www.chinajilin.com.cn/images/site1/20080130/00188b1a0f7d090a1f7a03.bmp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认为,在青年中,“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潮已经重新抬头。
“读书无用论”确实抬头了,读书的人却日渐增多。高等院校扩招了一批又一批,本科学历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多的人毕业时不考虑找工作,只想着考研、考托、考G、考雅思,因为他们知道,凭一张本科文凭想找好工作势比登天。于是,他们一边疯狂地背着单词一边疯狂地慨叹:读书无用啊。
http://mat1.qq.com/hb/jiaoyu/0811/shuoshiqiuzhi.jpg
在历史上,读书无用论上扬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混乱时期。所谓“太平年间文官好,国乱之时武将高”,在教育背景换不来金钱地位的时候,人们就放弃了读书这种长线投资,转而去做短视的投机。而已经做了这种投资的人,也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厌恶自己因受了教育所改变的心态,长叹“刘项原来不读书”。
以往的读书无用论造成很多青年主观上不想上学,很多家长也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念书有什么用,不当吃不当穿,不如早点挣钱养家吧。
现在的读书无用论却导致拼命上学,拼命让自己再受教育——当然,受教育也不是目的,目的是拿个高级一点的毕业证,再拿着这个毕业证去找工作。当他们念完本科时,发现本科不值钱了,于是就去念研究生、双学位,在学成博士、博士后以后,再返回头来继续宣传读书无用论。
也难怪,我认识的那些受高等教育的小白领、小海归,大多每天早起晚睡,辛辛苦苦地挣一个月几千块的血汗钱。而那位打台球的冠军小丁,就是一年多以前说读书一点用都没有的那位,初中都没毕业,现在高高兴兴地受名校之约,变身为只修一半学分、不用考试就可以毕业的名校大学生,估计还很有可能硕博连读。
虽然这件事本身从正面论证了读书无用论,但最终还是变成了以上大学为既得利益的命题:读书没有用,不读书干点儿别的最后也能去读书,读高等的书。变成了完完全全的一个悖论。
然而还是有更多的人毕业时选择继续上学,继续读书,因为——读书没有用。
http://img.szhk.com/Image/2008/03/14/200803140936464521.jpg
而实际上,“读书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的现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总体来讲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的。长时间以来人才市场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历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其实,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对于知识的重要性并非没有认识,可是,有两大现实困难又使他们感觉读书“无用”:一是巨额的教育费用;二是教育投资回报的潜在性和迟缓性。教育投资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是一种无形资产,虽然是受用终身,却难以有形化,而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希望对孩子的投入能够立竿见影。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改变,而不读书更看不到希望,家长和学生陷入两难。所以,新“读书无用论”是贫困者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困惑,“赌博”一说可以最形象地表明他们对现实困境的迷茫。
所以,所谓“读书无用论”,其实是农民在“吃不到葡萄”后的无奈。要消除这种无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是一个方面,而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降低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成本,使教育不再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