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争是巴以和平的推进剂

(2009-01-13 10:58:02)
标签: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哈马斯

战争

和平

杂谈

分类: 梦幻随感

http://www.chisa.edu.cn/news/xwtp/200812/W020081229387812794046.jpg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以色列081227号出动空军对加沙哈马斯目标进行轰炸,到目前地面部队的大举进攻,在摧毁哈马斯的军事目标的同时,也给加沙带来深重的人道灾难,特别是广大平民在战争中的处境值得人们同情和怜悯。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众多媒体及评论家都认为战争只能拉大巴以之间的裂痕,炮火带不来和平。鄙人对此不敢苟同,反而认为双方在谈判桌上找不到共同点时,战争不失为一条寻求和平之路的最佳手段。

    中国有句俗话“不打不相识”,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跨越几千年的世代恩仇,和平的道路虽然艰辛,正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战争冲突,至少都逐步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战争可以把持不同观点者拉到谈判桌上来演绎和平。1948514日以色列建国以来,到1982年历经了五次中东战争。战争给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带来的伤害,促使一部分人从战争的磨砺中清醒,只有“承认现实,求同存异,和解共生”才是唯一出路。萨达特、阿萨德、侯赛因、阿拉法特等阿拉伯世界强人,面对残酷的战争,顺义民意,调整各自立场,纷纷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或缔结和平协议,化解仇恨。

    通过五次中东战争和持续的冲突,弱小的以色列终于在阿拉伯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炼就了一身强悍的实力。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无论是拉宾、佩雷斯、巴拉克、内塔尼亚胡,还是强硬的沙龙,都清醒的认识到,持续的和阿拉伯世界斗下去,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从战争中获益。于是,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措施,主动从黎巴嫩和约旦河西岸撤军,把在历次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退让出来,以土地换取和平,允许巴勒斯坦人建立过渡的自治政府。以色列的让步虽然国内压力很大,但赢得了广大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也获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认可。

    哈马斯自1987年建立以来,这个组织成立的目标,生存的目的只有一个:将以色列从地图上删除。高举“三拒绝”旗帜:拒绝承认以色列、拒绝放弃暴力、拒绝接受巴以业已签署的协议。显然哈马斯的政治主张和奉行的“三拒绝”严重脱离实际,与当前国际环境下追求和平的主旋律不符。对于哈马斯的极端路线,不能单方面过于指责哈马斯,毕竟在巴勒斯坦难民营生活久了,极端的困苦必然产生极端的仇恨。巴解组织在加沙自治以来,内部腐败和推行民生政策不力,令巴勒斯坦人对寄予厚望的巴解组织倍感失望。哈马斯虽然在政治上推行极端路线,但对于民众的民生支持却是有目共睹,在加沙建立医院和学校,赢得了巴勒斯坦平民的广泛支持。

    20061月,哈马斯在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一举击败主导巴政坛将近半个世纪的法塔赫,赢得大选。2007年6月14日,哈马斯夺取了加沙控制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解散由哈马斯主导的民族联合政府,在约旦河西岸组建了过渡政府。哈马斯取得执政后,并没有对其极端路线进行必要修正,显然与自身执政者角色不符。毕竟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世居之地,指责犹太人是否应该在此建国,已经毫无意义,以色列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哈马斯的极端政治路线显然是与整个国际环境背道而驰。20086月,哈马斯和以色列签署了为期六个月的停火协议。但该协议一到期,哈马斯的火箭袭击又满天飞,而且越打越远,向以色列国土的纵深进行轰炸,令以色列头疼不已。

    奥巴马在访问以色列城市斯代罗特时曾说:“如果有人向我的住所、向我女儿夜里睡觉的地方发射火箭弹,我将尽一切力量阻止。”以色列人这次向哈马斯发动军事进攻,无论是阿拉伯世界还是西方列强,除了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表示担忧以外,几乎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对以色列向哈马斯发动进攻表示出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默认。这几乎是历次巴以冲突所看不到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哈马斯的极端路线在阿拉伯世界都难以获得认同,哈马斯自己很有必要进行反思和调整,否则一个把自己孤立于国际环境下的政治组织,其生存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哈马斯与以色列十多天的冲突,给加沙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哈马斯和以色列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个找不到任何交叉点的组织,想通过政治方式撮合他们走到一起来谈判,那是根本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哈马斯与以色列这场战争,对于两个找不到交点的组织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让双方都明白,通过战争和暴力来解决分歧是残酷和血腥的。哈马斯现在已经同意接受由埃及组织的和平协调,并派出了代表团,可以说明,通过这场战争,哈马斯已经愿意坐在谈判桌前进行谈判,也许就是开启和平的第一步。有了开启点,战争换取和平的目的就达到了。

    纵观世界历史,每一个和平时期,都是以战争代价换来的。巴以之间的恩仇情缘,战争必定是引导他们走向和平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