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访北宫

(2009-09-06 11:52:31)
标签:

美宫

北宫

大庵

福仁

郑成功

东宫

杂谈

分类: 乱世杂谈
    年近初八,村里又迎来了每年例行的小庙会,尽管这次的庙会对于我是无甚影响的,自打真正的识事起,每年的初八都已经开学了,难得的是今年,开学已拖到了元宵之后。不过像这样的时日,老弟是最开心的了,现在他们一群小屁孩已然成了村里面最横行霸道的“流氓”,长一辈那些混世的人早已成功转型了,对于庙会这些事也就没那么热衷,刚好,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每一年的主角总是这样年龄的浪荡公子。庙会,其实也就是进香,像这样的活动,在正月里的海沧是再寻常不过了,村村都有个灵庙,供奉着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而他们的祖宫又几乎都是青礁东宫,于是,约定俗成,正月里的每一天,每一个村轮流着到祖宫里进香,天天都是锣鼓磬声,烟花礼炮。

    而刚好,我们村是初八,但又刚不好,只有我们村不上青礁进香,只是在村里面的两个庙间进行,然后浩浩荡荡的队伍便在村四周绕起来了。黑司令和老弟一帮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抬“红公”,俗称的“圣公”,小一点的孩子则只能去抢着举旗-----彩色龙旗,他们似乎是在炫耀着自我的力气,或许是对于庙会的热情高涨,一路上不停的奔跑,互相攀比速度,俗称“咧红公”,以致今天老弟还在喊着酸痛不堪。

    保生大帝是发源于青礁和白礁的地方信仰,今日则早已遍布五湖四海,在海峡两岸是与妈祖信仰、王爷信仰并驾齐驱的地方神灵。估计是源于闽南地区特有的械斗传统,特别是各种庙会最容易摩擦出火花,于是在大道公祭祀的地方便分出了地区区别的进香习俗。古时,白礁所在的角美是属于同安的管辖范围,以此,白礁西宫便是泉州府的各个分庙的进香地,而青礁所在的海沧则属于海澄(原是龙溪)管辖,因此青礁东宫便成了漳州府的进香地。素不知青礁和白礁是两个相邻的村落,古时都是赫赫有名的科举之邦,然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青礁和白礁在地理位置上与政治的分置是相矛盾的,白礁更靠近漳州些。如今,白礁则划归漳州了,青礁则属于厦门,可能是经济能力和政府的支持程度不同,青礁东宫的发展势头那真是不可挡,已经成为了顶级的旅游和朝圣圣地。

    我们村里面有四座庙,家旁边的为圣公庵,村中心的为福仁宫,村尾的为水美宫(海沧区文化中心旁),其中水美宫为源头,主祀代天巡守,为朱池李三位王爷,这个宫在鸦片战争前后随着乡民南下南洋,也随着被复制到了马来西亚槟城,成了华人聚首的社团活动地,特别是海澄县籍的华人,现在网上还流传着槟城水美宫的碑记,而本村的碑记早已不知道何去了。原来水美宫之下就是海,然而在解放后的填海造田使得其下成了沃野,才造就了现在的海沧区政府和人工内湖。福仁宫为水美宫的分灵,时间大概在清朝中晚期,但二者相聚不到200米,其原由不得而知了。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福仁宫虽然是王爷庙,但庙中的主神却是保生大帝,而且是戴着皇冠的大帝,实在是与众不同,据村中老人说,大道公在这里只是“借居”,他原来的庙在蔡尖尾山下,也就是常听的“大庵”。在明末时,郑成功欲大修船舰,东去台湾驱逐红毛,但缺少良木,于是拆了大庵的全部,立誓成事后当回来大修,但结果郑成功却只能在台湾郁郁而终。后来,大庵就没有再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了,如今在原址上,只留下了一方石碑,保存在原村长的店里,还有几处口耳相传的名称。这段传说和当年超啊述说的东宫纪实是相同的,甚至现在还流传着的南宫也有同样的境遇。老人们说,这个庵就是北宫,主祀大道公,后来庙拆了后,大道公被请到了水美宫,但是庙可能太小了,于是新修了福仁宫供大道公驻留,或许这样的理由可以相信吧。正是因为有了北宫的存在,村里的大道公就不可能前往东宫进香,在等级上他们应该是相同的,或许只是低一点点。

    除此以外,还有个更离奇的传说,据外公(他可是个小小的本地通)说,乾隆皇帝的母亲是莆田的,当年雍正帝临幸她时(地点就不清楚了),她已经有了身孕,后来就生了弘历。乾隆帝即位以后,特别喜欢下江南,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正当蔡新当宰相时,蔡新陪着乾隆帝来到了福建,因为蔡新的关系,他把乾隆带到了我们村里(蔡新和我们村是同宗),可能乾隆帝玩的很开心,于是(原因不清楚了)特赐村里的祖庙可以享受五门的礼制,同时村中的神灵大道公享受了戴皇冠的待遇,于是乎。按照礼制,祖庙是不可以大开五门的,姑且当做是真的。

心访北宫

心访北宫


    但事实上,在囷瑶有个慈济南宫,在温厝的徐坑有个“慈济北宫”,就是俗称的“六社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慈济宫北宫,可能是在地理上区分的缘故,可以想象,这四个慈济宫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祭祀大道公的场所,姑且不论哪个建的更早,都是寄托乡民祈福的希望罢了。而村里口耳相传的“大庵”名称为“水陆北宫”,祭祀大道公,如此霸气的名号容易让人联想到慈济四宫之一的北宫,毕竟若论地理方位,此地确实是在东西宫的北边,且坐落在海沧海拔最高的蔡尖尾山山脚下,面对着厦门西海域,与东宫的风水位置一致,都是背有靠,面有照,当然始建年代是无从追溯了,从嘉靖版龙溪县志了解到,当时海沧境内的村落寥寥无几,而水路北宫所在地的钟林尾社便已经存在,有社才有庙是最直观的理解。后来,找寻到两方水路北宫的碑记,残存的字迹看,北宫至少是在康熙以前就存在了,可能是破损于顺治朝的迁界,并非郑成功的拆梁。
 
心访北宫


    今日,在原来大庵的原址上,已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北宫的建设即将开始,但愿慈济四宫的原貌能得以见天日了。
 
 
附图:马来西亚槟榔屿湾仔头水美宫碑记(又称水美宫蔡氏家庙)
该碑记所载的水美宫,系海沧钟山村乡民于清朝时期南下槟榔屿所建,具体年代在鸦片战争之前,庙额未更改,现海沧钟山村水美宫(无较古碑记)依然存在,且其三年一届的“送王船”习俗已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另外,水美宫的创立与槟榔屿较为出名的龙山堂邱公司,九龙堂林公司等早期“五大姓”组织属同一性质,都是海澄三都一派,只是人丁不旺,后世未闻名而已。
心访北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毕业礼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