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下册)
实验九 植物病理生物绘图技术
一、实验目的
绘图是研究生物科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植物病理学也毫无例外,如病原物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有时文字所不能或不易说明的,绘图可以表达出来,科学论文,专著,报告和教材有恰当的插图配合,将更具说服力,为文章添色增辉。生物科学绘图,不同于美术作品,它以科学性为标准,要求形体正确,比例正确,倍数正确,色彩正确,即形象必须真实,这就要求绘图者,除具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必须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功。鉴于近几年来,学生实验课中绘制病原物形态图时暴露的问题特安排本次绘图实践课,以提高生物绘图技术水平,为今后开展病理学有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绘图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病原菌形态图的绘制
以点线法绘制黑白图的步骤和方法
1.初稿的描绘
用普通白纸、铅笔(1H)起稿,先确定图幅大小,一般要比制版尺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一倍,制版时再缩小,有提高原图质量的效果,当然如能精良绘制,亦可原图制版,如在一张图上绘出几个内容,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则应按图幅大小求出初稿上各部比例尺寸,其比例大小需按显微测微尺度量算出。有的目测描绘,有的用显微绘图仪描绘(见附录阿培式绘图仪的用法)轮廓、形成初稿。
2.原稿的形成
将硫酸纸蒙于初稿上描绘,在用铅笔时,笔头必须削尖,轻描以便修改和保持图面清晰,橡皮要软而不带颜色,以免沾污画面。
3.原图的完成
用绘图笔蘸碳素黑水照原稿线条描出全部线条轮廓,然后根据病原菌各部有无颜色,颜色深浅等特点,用黑点的有无及疏密程度点出,使之具有色调,质地及立体之感。
图上要有比例尺,以表示各部的大小,图下要写名称和标图注。
绘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及桃缩叶病菌的子囊和子囊孢子。
(二)病害症状图的绘制
病害症状是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的变形、变色或穿孔等特征,这类标本多不规则,绘制时只求表示出特征就行了,不象病原物形态图那样严格,也不必绘出原稿,再根据原稿描绘原图,有的纯以线条,有的线点结合,可根据自己得心应手者绘之,虽然这样说,但对初学者,先构划草图,再反复修改推敲是必要的。绘图时照顾各部分比例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图绘完后要注明病害名称和标注图注。
(三)曲线表的绘制
曲线表以粗细,虚实不同的线条绘制,粗线用鸭嘴笔,细线用绘图笔,一般座标线直粗,曲线宜细,以使图表重点分明,构图美观,原图大小应比制版要求的大1/2左右。
三、几点技巧与注意
1.布点:布点是一项细致而费工的技巧。点要点得圆,点得匀,点子的排列,要保持整齐、均匀,均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间要统一,所以应有计划(心中有数)地从明处点起,小心而慢慢的点,一行行交互着点,不要等到画好看得太疏而再加点子,再加的点子反而会变得不均匀,明的部分,色淡的部分点子小些稀些,暗的部分,色深的部分点子要大些密些。
2.划线:划线是绘图的又一基本功,一般以肘贴桌面,掌侧和小指抵图纸,紧握笔杆,从左下向右上的方向运笔,同时应闭气用力,可使线条均匀、光滑、流畅,一般说,不应露出笔尖起落的痕迹。笔尖含黑的多少,压笔力的大小,常引起线点的粗细变化,要多加体会运用。
3.绘图时必须发静有耐心,特别是换用绘图仪描绘时,坐位的高低必须合适,以免易疲劳,草图应一气绘成,不要中途停顿。
四、作用和思考题
1每人提交合乎要求的病原物形态图一张。
2病原物形态图的绘制,一般经过哪几个步骤? 如何很好完成这些绘图步骤? 每一步都应注哪些问题?
附:阿培式绘图仪的使用方法
阿培式绘图仪是最常用的图象描绘器,装在显微镜上使用。仪器的主要部件是由两个直角棱镜合成的立方体和一个反光镜,在两个棱镜的胶合斜面上涂有银镜,镜之中央为透光孔(见示范镜)。
使用时,把棱镜的部分装在接目镜上,反光镜放在右方装成45角,从棱镜上可以同时看到由透光孔射来的显微镜下的物象以及通过反光镜与棱镜的反射面反射过来的放在显微镜右边的绘图纸和铅笔,可依所见物象绘下草图。
这种仪器安装时必须端正,反光镜必须成45°角,描绘出来的轮廓才会正确否则会把正圆形绘成椭圆形,测定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画个正圆形,再把正圆形描绘下来,看是否是正圆形。
绘图时显微镜下物象的光线和图纸上的光线必须平衡,才能使二者都清楚,如果只看见病原物的图象,而看不见图纸上的铅笔尖活动是显微镜下光线太强,可通过活动显微镜的反光镜,聚光镜、光圈等使光减弱,如只见图纸和铅笔,而病原物的形象不清,可将棱镜右边的滤光片放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