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碎片 |
我一向喜欢结交优越感强的人。由于优越和有根基,他们相对容易做到气定神闲,不易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在优越感中,他们无可避免地培养出慵懒的性格,使他们看起来更加善良,更易相处。一个没有根基没有优越感的人,即使在京城打下了一片天下,过上富裕的生活,他依然难有稳定的性格和平静的心态,危机感时刻追随着他们,使他们比本地人更多一些势利的心机。
我极端讨厌“潜难民”意识。
我十分肯定地认为,人在一座城市中生活,天生的元素十分重要,这决定着你的生存底气,无论你是个富翁还是穷鬼。我喜欢本地人,他们总是浅浅淡淡地影响着我,给我安全和精神吸引。我同他们交朋友,同他们恋爱。他们自我感觉好,优越的平和使我精神愉悦,在某个比较纯粹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交流,不用下意识地为现实担心。按地域来划分、分析人群也许有点褊狭,可在我不多的人际交往中,我深感地域对人格的影响,那几乎是无法忽视的。
也许只有富于艺术感的人才能逃离开微妙的地域等级,把自己从固定的范围里解脱出来,不为所困。我努力尝试着了解自我,实际上,正是因为观察到外地人的尴尬和本地人的优越,促使我有了关注的心态。我想通过距离感去看清现实,尽可能适应各色圈子。我始终在提醒自己,不需要他人的意见来指点,我能够适时地进进退退。这样的处世态度,颇适合我孤独的个性。
38.
在同他人的交往上,我天生具有一种疏离感。这似乎是本能使然,没有刻意为之。更可能是童年遗留下来的习惯。
我同父母感情淡薄。并非因为缺少爱。很简单,我们相互之间个性独立,彼此没有太强的依赖。尤其是,我有一个性情激烈、强悍的母亲,她坚强的个性同她自相矛盾的情绪一样,不断折磨着自己。可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个在传统和叛逆之间寻找平衡的女人。由此,她自我分裂了一辈子,到今天也没有改善。比如,她在对待我的教育上,从来游移不定、自相矛盾,一会儿要求我独立自主,做个有追求的女强人;一会儿又感叹女人依附男人的本性,应该选择好男人作为终身依靠。她始终强调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人嫁人等于第二次投胎等传统说法,让我总是无所适从。好在我很早就离开了他们,过着相对自立、自主的生活。但由于遗传,我不可避免地拥有她的犹豫不定、分裂的个性。另外,我还比她多了好奇心旺盛和不务实的特征。
说到务实,我十分佩服母亲。她既重理想又讲实际。她在平静和理性占上风时,是个非常可爱的朋友和值得亲近的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她能和你随便谈心,帮你出主意,整个人和蔼可亲,还不时表露出奉献一切的豪情。可过了一会儿功夫,她的高昂的情绪又被抛入低谷,看什么都不顺眼,越亲近她的人越会被她易怒的坏脾气灼伤。她退休后,将注意力关注到自己身体的病痛上,治病养生立即成了她生活中的重点。有时候,我发觉她对疾病过于关注,以至于如果哪天身体没有痛痒,她都会十分难受。在我眼里,母亲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年轻时曾有的幻想如今已变成了笑谈。尽管如此,母亲仍不失对外在世界的警觉和洞察力,和母亲交流,有很多时候是很受益的。她分析问题客观,理智而真诚。她与生俱来有阳光般的禀赋,能感染身边的人,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