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小兔读诗:茵尼斯弗利岛

(2016-06-17 06:08:34)
标签:

祝小兔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ugRyYeVAe7icZtW0276qP3F4HsYAoWC87KeH34HSYugn1UMjGzrRUfZ9354Zib0W4lr25Hsu2DsZp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ugRyYeVAe7icZtW0276qP3F1AHaW8jsxvTkJJlvmjLDRG6b6jFUmibxMTcYEIvsae4ooH0qlFy99rQ/0?wx_fmt=jpeg

威廉·巴特勒·叶芝出生在1865年的爱尔兰,早年他追随父亲的脚步学习绘画,和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作家一起,也写了不少戏剧和诗歌。他在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tnRIErr3a6WykMCM1iaYlgH8mzzCpjib2GE3VUkQtaoTibGt9pyz69FibdMqmRic6oZiaApaG860PTmXog/0?wx_fmt=jpeg
叶芝,和他深爱的茅德·冈女士,她是爱尔兰演员、女权运动家,影响了叶芝之后的创作。

茵尼斯弗利岛来自爱尔兰民间传说的仙岛,它的名字inners free也应和了这首诗的主题,朴实的田园生活在叶芝的精心营造下,如仙境一般。写这首诗的时候,叶芝25岁,那时的他有爱情、有梦想,诗歌里充满了浪漫气息,对茵尼斯弗利岛向往的一切,都有着对故乡的亲昵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ugRyYeVAe7icZtW0276qP3Fn7RuGjRug5TjHicX0r2lCkCnRqxZI0qXCGZhiaFPDT9U6Aib52vd1SWAQ/0?wx_fmt=jpeg
祝小兔曾经是《时尚芭莎》杂志的人物及专题总监,去年底,她毅然从杂志社离职,到英国学习深造,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tnRIErr3a6WykMCM1iaYlgH32hLEG5DHcstze8RicOmEr56CDYgVEViaE8mMd2K2wQZPXOdW2IGIRUA/0?wx_fmt=jpeg你绝对无法想象,小兔曾经是一个地道的理工女;也只有在和她一起工作的时候,才会发现她的逻辑和干脆,不辜负她来自理工学科的身份。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tnRIErr3a6WykMCM1iaYlgH7dkg8DCiasCp6O4vFpDcld657DMb7uwB1LhKO8Uh9yD7TgZ9tHEeXrg/0?wx_fmt=jpeg
爱各色的红唇,爱复古的高跟鞋,爱有民国感的衣裙,女人的美和浪漫都体现在她爱的细节里。她选择了亲近了文字和美,找到自己向往的状态,“开始有力量承担自己的选择


http://mmbiz.qpic.cn/mmbiz/wCbPWI2218ugRyYeVAe7icZtW0276qP3FTdcQsWxUykqSJbrPcANuuGYh4zIiaFd1aw4hs8e1mAA7Y8vve9ibzicmw/0?wx_fmt=jpeg

诗歌里茵尼斯弗利岛是一幅色彩鲜活、气氛恬淡的乡村田园画,小兔说这也是英国生活的精髓之一。有时候看上去“慢”“不实用”的东西,其实是最有力度和厚度的,那也许就是美的所在。


诗集: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解?

祝小兔:茵尼斯弗利岛是叶芝的故乡,这是他很多年以后回到故乡写下的诗歌,但我觉得它更近似于他心灵的故乡。英国的精髓也是在乡村,城市的繁华只是表象,人有自己的心灵家园是很重要的。有时候都市生活太忙碌,我们会错过生活的本质。比如看一天光线的变化,植物的生长,而这首诗能给我们宁静的思绪,一个甜美的精神世界。 

诗集:为什么会选这首诗?

祝小兔:有天读到了这首诗,和一个朋友讨论,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的有自我觉知,开始脱离原生态家庭给予的价值体系,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开始建立自己世界的规则?就像叶芝离开了家乡,又回到了家乡。只要在路上,或早或晚,总有那么一刻,你会开始有力量承担自己的选择。

诗集:作为一个理科生,怎么走上了这样浪漫的艺术和美的道路?

祝小兔:小时候读书时,人们偏执且坚定认为,学不好跟不上的才去学文科,学艺术更是堕落的表现,以至于我连路过文科班的时候都觉得像经过一个深渊,铤而走险。那些心中真的感兴趣的东西就被压制着,像一口外表平静的火山口。

我们为什么要把艺术和知识对立起来?一些看上去并不实用的科目,却是一些有关美的东西。就像现在,如果你认为人生只有创业、升职、赚钱一样,割裂了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不愿意不带功利心地虚度每一分钟。



文字、编辑: Fend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