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不论成败,只是去做

(2016-03-15 17:33:11)
标签:

杂谈

做过媒体的人,最幸福的经历就是可以采访到很多精彩的人,从画家、演员、导演到作家、音乐家,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全然不同的个性和处事方法,但却有一个特质惊人雷同,那就是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背后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名言,鼓舞了一个时代年轻人对艺术的热情,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要感谢他把艺术拉到了接地气的日常生活里来。不是每个人都要去从事艺术,也不是非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人们对艺术家多少总带有幻想,觉得他们神秘莫测,生产观念,特立独行,他们不喜欢妥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会让人觉得自私古怪。但实际上,艺术家的工作并不比农民在恶劣天气里,费力保护自己的农作物要高尚,或者比厨师为了能拥有新鲜的食材而凌晨四点去市场更敬业,或者比建筑工人在工地摸爬滚打更辛勤。从投入来说,他们并无任何区别,只是领域不同而已。

但有一点,农民、厨师、建筑工人,即使总把赚钱挂在嘴边也无可厚非,但艺术家却要闭口不谈钱,才使人觉得不庸俗,也因此人们会觉得艺术家往往不现实。

其实,安迪·沃霍尔也说过“Making money is art and working is art and good business is the best art.(赚钱就是艺术,工作就是艺术,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艺术。)”他把他的工作室称作工厂,他为美好的物质着迷,还用钱的图案进行创作,也算爱钱爱的君子坦荡荡的了。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并不意味着一定只完全展现波西米亚精神,鲁本斯是另一个成功商人的代表。几年前,我到安特卫普特意去鲁本斯故居参观,一个小型意大利宫殿式的住宅,现在已经是他的博物馆,算是储藏他作品比较多的地方了,可能看到的他亲手之作还是非常少。当年鲁本斯学成回到家乡,雇用了大量的小手工业者,将他们组织起来,分配非常精确的任务,有专门画人物的、专门画动物的,还有专门负责风景画创作的。他像企业家一样经营着艺术生意,订单超越国界,除了比利时的教堂和有钱阶级,连欧洲各国君主都想拥有他的画作。艺术价值姑且不谈,鲁本斯做起生意来也比一般商人多了艺术家的敏锐,说到底是创意的成功。

 创意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没有艺术家的自信。回想儿时,大多数孩子都有澎湃的想象力,而大人的世界,一片树叶不再能让人浮想连篇。

如果不是从事与创意有关的职业,人很难记得自己有想象力这回事,或者说对自己的创意没有自信。艺术家们在创作之前从不向任何人请求许可,他们不论成败,只是去做。人人都有创造力,这点毋庸置疑,区别只在创意展现的领悟,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在作曲,而在其他方面弱一些。

 梵高生前无法卖掉自己的作品,莫奈、马奈、塞尚在巴黎早期的印象派作品也不能得到主流认可,印象派先锋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失败者。艺术的领域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挫折,也许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失败这回事,存在的是挫败感。因为不被认可而放下画笔?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这样面对问题,他们的成长靠的是实验和错误。

 有天我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看戏,从千禧桥横跨过泰晤士河,视野辽阔,河水流淌,城市中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出现眼前,立刻感受到南岸的艺术氛围。有人在弹电吉他唱歌,有人在做画,有人在用巨型工具制造泡泡,随风飘散,卖气球的男人有一对胡子撇在嘴上,他飞舞着手指扎出不同的造型吸引孩子,顺便给自己帽子上套了只气球小狗。南岸是名副其实的创意区,是利用废旧港口码头和古老仓库改造出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见证战后人们对生活的渴望。用旧发电厂改造的泰特艺术馆,烟囱是著名的标志,也是工厂变美术馆的先驱,成为这一带的灵魂。泰晤士河南岸艺术区以现代艺术为其醒目的标志,堪称是当今伦敦最富有活力的艺术聚集区,也算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还有英国艺术节中心、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以及英国最知名的两大剧院新维克、老维克次第排开,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剧院之一,英国国家剧院也坐落在此,创意是最有活力的产业。

 沿着泰晤士河南岸,不但有现代雕塑,桥底有叛逆的涂鸦,不经意间看到一句,“如果你看到了流行的东西,你就太晚了。”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做别人未曾有过的尝试。在泰特艺术馆里,当我驻足在蒙德里安画作前凝视,没有刻意调配的夸张颜色,拼在一起却无比赏心悦目。

仔细去看,画作表面和线条都有它的纹理,条纹仿佛被刻出了脊线,就像生活中最平凡的那些事物,甚至有些人觉得不值得再看一眼的事物,一旦你开始凝视它们,就会感到意味深长。蒙德里安画了三十年,才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有段时间,我沉迷于阅读用通俗的方法解读名画的书籍,这些书籍通俗易懂,比如把绘画根据平行画法,三角构图等做分类,帮助读者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当艺术家将概念付诸实践的时候,也给了我们重大思考,他们不但致力于细节的处理,也规划好精妙的布局。

如果把时间都花在如何描绘细节上,你就会迷失;如果只想着宏大的框架,就不会创作出任何感动。相比艺术,我们的世界其实就是一副更大的作品,而行事规则完全一致。

 艺术家的思维给人的启示远远多于综上所述。也许我们每天应该坚持一点什么事情,至少是放下手机且与电脑无关的事情。一些奇妙的想法就会像兔子一样,不知道从哪个洞穴里蹦出来,你只要把握机会,抓住几只,或者越抓越多。现在训练自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样去思考,我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儿时想象力的亡羊补牢,但我不愿放弃这最后的机会。你可以成为艺术家,也可以印钞票,但都不妨碍你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