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妈妈订了很多日本服装杂志,上面的童装很好看,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儿童穿的西服马甲、裙裤、背带裤、背带裙等,家里有缝纫机和锁边机,她用报纸裁剪打版,买来布料,给我做很多杂志上的衣服。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有去找裁缝做衣服的,因为市面的款式少而乏味,拿着时装杂志上款式做出来的样子都很时髦。
后来法国像Guy
Laroche,首先推出了量化的服装,按照不同size贩卖,这样的方式迅速走红,满足现代人快节奏,快餐式的消费习惯。定制服装就没落了,只有像登喜路等这种高端品牌还有传承。
尽管我们不需要每套衣服都要像luxry的品质,但是量身订制同样很重要,因为服装传达的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定制店给我们什么:1、个人需求的满足,在定制店首先得到是专业时尚顾问的意见。例如我们要做一件衣服在什么场合穿,想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和气场,这些需要前期的沟通,这样的沟通过程应该是愉快的,轻松的,相互了解的过程。所以不如暂时忘记繁忙的工作,在店里坐下,喝杯茶或者咖啡,关注服装本身。2、工作人员将满足需求的面料和版式一一给客人看,让客人选择,价格明码。3、量尺寸。4、裁缝打版。5、一周后客人来店修改细节(这点在中国的市场很难做到,因为中国客人往往没有耐心,在西方的高级定制服装店,客人常常需要改4-5次)。6、成衣,与其他贩量服装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fit!合身与独一无二。7、提供搭配合适的配饰,价格不宜过高,实用为主。
整个过程里,工作人员所带来的是专业和服务精神。比起爱主张自己设计和个性的设计师店,裁缝店更多的是让客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被关爱,事业成功的体现。中国市场更是一个教育型市场,我们对客人有大量专业知识提供时更能得到信任感。
难点:任何一个裁缝店的老板都会对你说,“最大的困难是裁缝”。在西方,裁缝与大厨都是极其收到尊重的,犹如震店之宝。中国的老裁缝自尊心强,脾气大,年轻裁缝不注重细节,所以要跟裁缝建立良好的沟通,做错绝对不可以批评。最好的方式是店员做裁缝和客户的桥梁,让裁缝更有耐心的做到客人需要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