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贫穷的深层原因是自私和索要

(2018-07-12 21:41:19)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孟迁思语
贫穷的深层原因是自私和索要


有朋友跟我说:孟迁,你说过“贫穷的深层原因是自私和索要,一体心是给予,它不可能贫穷。”这个好像很难理解。你之前也说过“地球都是小我的投射,是源于匮乏”,可是还是有很多人非常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最根本来讲,当你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个体的时候,你是不可能不匮乏的。你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你的意识和人格为中心,你是不可能免于匮乏的。

 

无论你具备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什么样的身体条件,你都无法避免生离死别,你至少不能满足身体生命延长的匮乏。所以以身体为家,以为自己就是这个身体,把满足这个身体,满足这个人格当做目标,也就是说把身体和心理当做一个满足目标的时候,你是无法成功的。身体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成为一个目的。当然你有权把它当成你生存的目的,但是你会发现它脆弱不堪,而且究竟来讲也无法满足。你吃饱了还会饿,你睡醒了还会困。这个身体不过是一些水分、蛋白质、骨骼,最后化为一小撮尘土而已,它无法成为你的归属。

 

人们把自己等同于一具身体,这是分裂意识层层分裂的结果。当人们特别从众,不相信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他也会在社会上、世界上强化这个分裂的信息。“我当然就是一具身体,因为一百个人中九十九个半都认为自己是一具身体”,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就没有机会去松动这个心境。但是,如果他的心智比较敏感,他会早早地对此产生怀疑:我是我的身体吗?不,我不是我的身体。无论从什么样的经验他获得这样的质疑,那在人间就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松动。

 

我们的身体无法获得满足,因为它本身也没有需求。尽管我们感觉到非常真实的生活需求,比如吃喝拉撒性,但这些也是我们心灵投射的结果。它不是一个实存。有极少数的心灵能在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呈现出对这些东西的超越,比如他可以很久不吃饭,他的尸体可以很久不腐化。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只是的确很少见。如果我们用逻辑来想这个事件,也是可以想通的。因为只要有例外,就不是真实的。

 

贫穷的深层原因是自私和索要


我们说我们知道自己不是这具身体,身体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归属,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的。这不代表我们轻视身体,也不代表我们要破坏身体,或者和自己的身体作对。我们只是意识到它是工具就可以了。它是一个工具,是你去爱的工具,你去表达的工具,你去连接的工具。

 

以我为例,现在我不会去谋财,不会去做经济的企图、计划。这一方面是我不以身体为家的表现,一方面也是我相信一切自有安排,我无需为此操心。我不需要为此计划,因为计划本身是种防卫。我并不想挑战别人的信念,当他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我去强调这个信念可能对他的冲击很大,让他更加的混乱。但是我可以非常老实地说:当我转变这个信念之后,我比之前任何一个人生时期都过得幸福、自然

 

自私和索要是分裂意识的集中体现。当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身体、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随时随地充满需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饥渴,就会很难受。但是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活法。当我们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是灵性,而这个身体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呈现的时候,当我们不把身体当成一个目标去满足的时候,我们会非常享受我们只是给予, 在任何一个环境里只是给予这样一种状况。

 

我刚刚从石家庄回来,在这次行程当中我没有任何的需求。我只想对任何一个我遇到的朋友表达尊重,去和他们连接,去促使他们之间彼此的友好,去给他们爱和肯定。在过程中我没有匮乏感,我非常愿意抓住任何机会去给出心灵上的东西。给人愉快也好,给人平安也好,给人连接也好,我体验到非常非常多的爱。所以,当你不再索取,不再争取,不再奋斗,你就是在当下只想给予,那么就没有失败可言。你什么也不用操心,涌向你的爱和礼物比你之前的预期还要多。当你放下一切的时候, 你就会感慨怎么大家对我这么好!

 

从灵性层面来讲,心灵是相信分裂的还是相信一体的?你是把灵性当做你的生命还是把身体当做你的生命?你把灵性当成自己的生命,身体就成了一个学习和爱的工具;你把身体当成自己的生命,当成自己的归属,就难免匮乏、辛苦和担忧。

 

即便你对灵性这些信念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也并不妨碍你去践行灵性的原则。你不需要懂它,你只需要从信念上调整。“在一个环境当中我只想给予,利用任何的形式去给予”,如果你是一个诚实且单纯、很能守住这一念的人,你绝不会贫穷的,周围的爱和资源都会涌向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单位上班,今天上班了我就想着给予。在这一路上我可以给予友善友好,可以给予尊重,可以给予平安,可以给予支持,可以给予陪伴,可以给予邀请,也可以给予接受,出于爱的接受也是给予。出于自私呢?给予也是一种索要,也是有期待的。形式并不重要,如果你这一天只想着给予,其它的,诸如匮乏恐惧担忧怀疑等等,这些信念你不允许它占据你的心房,那你这一天一定是非常美妙的一天

 

 

如果你能过上几天这样的生活,你就再也舍不得背离这样的心境了。也可能你会被某些罪疚或者匮乏投射出来的事件拖住,从而让你恢复原状,但是只要你尝到过这种滋味,知道这种滋味,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样,越来越闪光,越来越扩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