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再是哪对“父母”的孩子(二)

(2017-09-18 10:01:29)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哺喂孩子的心灵》
我不再是哪对“父母”的孩子(二)

可以说,人世间最大的“应该”是亲子间的,无穷的痛苦、冲突由此而来。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父母面前感到压抑?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想离家出走啊,那么多人就是和父母亲不起来?这些都不是那个个人的错,是大家未觉察的信念之错。

 

以身体为基础的亲子观,还有一点缺失,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忽视自己的内在,我们需要向外谋求,我们充满了匮乏和需求,然后不断的向外谋求和争取。我们无视自己本是心灵,而沦为一具嗷嗷待哺的幼小身体。

 

世界把小孩子视作身体,小孩子把自己视作身体,于是,世间到处都是“可怜”的大戏。小孩子向父母争取、讨要爱,为了得到那个爱,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和蔼,他们宁愿生病,为了父母不再吵架,他们甚至愿意去死,他们所以如此,不过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父母—这个外在对象上,完全无视自己内在的爱,以及自己献给父母和世界的爱。

 

无视内在必然外求,待小孩子长大,面对社会时,他们依然觉得自己需要处处谋求,而非自己很有价值,可以贡献。这种匮乏和弱小,和当初面对父母并无二致。

 

孩子作为心灵的内在智慧同样被无视。把孩子当作带发育身体的大人们,总会对孩子说出某些话而惊讶,这个惊讶本身就是贬低,惊讶的前提就是认为孩子没有内在智慧,认为孩子是个空心肉萝卜,居然说出那么精道的话来太不可思议了。大人们看重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经验、打造的头脑,只有微乎其微的人懂得珍视孩子的纯真和直感。


我不再是哪对“父母”的孩子(二)

然而,根本上来讲,我们是生命之子,而非那对平凡夫妇之子;我们本身就是爱,全然可爱也全然充满爱,而非爱的匮乏者。这个本质不反对但超越我们的社会亲情关系,而这是建立在心灵关系上的。

 

心灵关系意味着平等。亲子关系的根本困难之一即在于人们陷入角色化的认知,而忽视或者无视心灵意义上的平等。我无意否认成人和婴孩的差异,但无视心灵必会造成隔阂、不公等诸般无法破解的烦恼,而只要基于心灵上的平等,亲子关系的问题就可以完全化解。

 

平等意味着尊重,也只有平等才能产生尊重,也有只有在心灵的层面,亲子之间乃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才能达成平等。

 

平等意味着我尊重你就是尊重我自己,因为我们是一样的;平等意味着我信任自己就能信任你,因为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心灵,而心灵的属性是一样的,心灵的地位是一样的,心灵的力量是一样的。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进入我的生命,我不会觉得它比我更小,它身体上、社会性上幼稚于我,但在心灵上,它和我是同等的;我不会觉得它属于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属于它,我和它的关系就是一颗心灵怎样对待另一颗心灵。

 

 

当孩子进入我的生活,我会觉得来了亲切而神圣的贵客,我有幸照顾它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愿献出我的爱,而它也必将以爱相应,在这段短暂而亲密的依恋时段里,我只负责献出我的爱,而不是计划或掌管它的生命,因为它和我一样是一颗心灵,它的心灵有它自己的方向。


我不再是哪对“父母”的孩子(二)

当我回顾我的幼年生活,回顾我的父母,我也不再把它们看作养育和教导我的角色,我不把他们看作自己爱的来源而向他们求爱,因为我自己充满爱,我不把他们的态度看作确认自己的凭据,因我知道自己全然可爱。

 

我不再计较他们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差,我知道他们总是在尽力,而我对于如何对待他们的影响拥有完全的自主,他们表现好的,我愿意承袭,他们不那么好的,我借此修正,同时我知道我的心灵是丰盛的,父母乃至世界的影响,相对于我心灵的蕴藏,好比河之于海。

 

我当然不会再去介意他们是否强势,我不需要他们改变,只要我自己站起来,他们的强势便无法立足,而我知道他们所以强势不过是害怕不被爱,而并非他们的本意,当我平等地爱他们,他们就被我的光照亮;我当然不会介意他们的价值观是否合理,因为我有自己的心灵,我有自己的智慧乃至判断,我不需要他们理解,相反我可以理解他们,我不需要他们认可,相反我可以安慰和接纳他们。

 

我当然也不会致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是自己心灵的主人,除非他们自己选择或允许,我的影响不能介入;同时我知道他们的心灵不会受损,无论他们在生活中看起来如何受苦或可怕,他们的灵魂从来无恙,就像列车穿越一片黑暗的树林。我知道我什么也不需要改变,我只是报之以祝福和安详。

 

是的,在我心里,我已把父母看作灵魂的兄弟姐妹,我尊重他们在我生活中的秩序,但我心底把他们看作平等的兄弟姐妹。我对他们没有任何的要求,因我已完全自足无虞,对于这对兄弟姐妹和过去,我只报以感谢和爱。

 

[本文摘自《哺喂孩子的心灵》第五章“接纳”]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