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原生家庭(二)

(2017-07-27 06:01:00)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哺喂孩子的心灵》
父亲的原生家庭(二)


我父亲说,他能拿动什么就开始干什么了,三岁干五岁的活儿,五岁干八岁的活儿,十几岁就像个大人一样成为家里的支柱,作为家里第一个工作挣钱孩子,一个人支撑了好多年全家。我叔叔说,父亲葬礼上,兄弟姐妹都是穿着全身的孝服的,那是在感激父亲当初像“父亲”一样苦撑这个家。

 

多干点,多承担点,早熟一点,还不算问题,问题在于父亲身上的“急切”和“强努”,当作为母亲的奶奶一遍遍说自己的苦楚、难处和痛苦的时候,作为儿子的父亲恨不得马上就能够让母亲摆脱这些,他会拼了小命一样的“急切”、“强努”地应对。

 

奶奶在渴盼和催促这方面一定是很过分的,舅爷爷和我讲,有一次他为此专门和我奶奶急了,说:他才多大呀,你怎么什么都跟他说呀,他才多大,他受得了吗?!

 

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没有能力拒绝这样的母亲的,也没有能力认识什么是“母亲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完全就是一个孩子在救一个母亲,在扛一个母亲。他又怎么救得了,怎么扛得动?!他哪里有机会去让自己慢慢长,让事情慢慢来,哪有机会去沉淀和等待,他只不过是出于对母亲巨大的感情强努、强努,一直强努!

 

所以他的灵活性和融合性不够,他固然有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好菜!当他即便牺牲自己也不能满足自己深爱的母亲时,当父母继续向他施压时,他不到二十岁就进入躁郁症!

 

我叔叔有一句话对我说了好几遍,他说:“你爸爸的死,是我们家付出的最大代价!”虽然父亲直接死因是另外的因素,但总体上来讲,我觉得叔叔的话有道理。


父亲的原生家庭(二)

言归正传,这就是“弱妈妈+苦妈妈”和孩子的一种互动。当我写这些时,我并不是要指责,包括我对奶奶、对爷爷以及类似的父母们,事实上我的爷爷和奶奶也有很多其他的侧面,每一个人都像钻石一样有很多个侧面,如果你不被内心未满足的期待遮蔽,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神奇而丰富的方方面面。而我现在,只是想描述这种不利的互动。

 

我的奶奶应该算程度很重的,大部分父母可能没有那么重。但是同类的却有很多,我的一个朋友昨天晚上讲述了她那寒门长子的父亲是如何努着做事,她的原话是“不惜生命的做事”;我的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她曾经对人生非常的失望,她的妈妈告诉她:孩子,我为你活着。她说,你为我活着,我为谁活着?难道我也要像你一样结婚生子,然后再为我的孩子活着吗?如果人都为别人活着,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位来访者的反问是有质量的,人为其他人而活的确是痛苦而无趣的,因为人天生渴望成为自己、做自己,实际上,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活出生命本有的美丽和快乐。

 

可是,对于有一位“没有你,我不行”的妈妈的孩子来说,为自己而活很难,出于对母亲的忠诚,他会无意识的首先为母亲而活,为使母亲脱离苦海而活。

 

这位来访者是八零后,她是幸运的,这个年代的人就有机会觉察、质疑和拒绝,而我父亲的那一代人是没有这些思路的,他们会无意识的就把母亲的期待内化到骨子里,辛苦的背着,我父亲不仅是辛苦,实际上是被压垮了,努坏了。

父亲的原生家庭(二)


“弱”妈妈有两个根本的特征,其一是苦,其二是弱。“苦和悲”包含的是太多的期待没有满足,巨大的期待尚未满足,“弱”包含的是无助和无奈。这两者,再加上父母把孩子看做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孩子自己的,他们就会自然地把期待加到孩子头上、渗进孩子心里。通常来讲,“苦弱”妈妈的期待都是非常大的,是超过孩子承受力的,自然会妨碍甚至伤害到孩子。

 

我想再强调一下孩子对父母的忠诚,那个忠诚是天然而巨大的,只要是健康的人都会对父母有极大地忠诚。侮辱、伤害父母都是一个人最不能忍受的事情,那些弑父、弑母的人都是扭曲的人。一个健康的人都会有对父母巨大的忠诚,这在我自己身上,在我所见过的所有人身上,只要那个人不扭曲到发霉,他都是有一种自然地对父母的忠诚的。

 

孩子对父母的忠诚有很多的表现,比如满足父母的期待,实现父母未竟的愿望,比如和父母保持相同的爱好,我见过一个人她坚持不做一种菜,因为那是死去的母亲最爱的菜,她用保持那个空白来在心里保留母亲的位置。

 

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因为孩子对我们的忠诚要比我们以为的巨大的多。如果我们期待太多太强,会非常制约孩子生命力的自然发挥,是非常妨碍孩子成为他自己的。

 

当然,父母对孩子零期待几乎是不可能的,父母很难避免把孩子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看做另一个自己,每一个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我们不必期望自己对孩子完全没有期待,事实上那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适当的期待对孩子也是有建设性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但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期待保持觉察,我想,如果我奶奶有能力觉察的话,她一定也会节制,因为母亲天生都是爱孩子的。事实上,我父亲去世后,我奶奶隔年也离开了,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奶奶的去世和父亲有关,他们说,我奶奶白天不哭,只在夜里哭。

 

我们只需要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保持觉察,那个期待是我们的,为其负责的应该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孩子。为自己期待负责不意味着不要期待、没有期待,而是:

如果你能满足我的期待,那太好了,我要感谢你;如果你不能或者不愿满足我的期待,那也是正常的,我不会怪你,不会强加给你。我会尊重你的意愿以及顾及你的能力,因为我爱你,所以决不允许自己的期待妨碍或者伤害你,即便你表示愿意。


(全文完)

 

[本文摘自《哺喂孩子的心灵》第三章“安全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