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业对孩子的多重影响

(2008-02-18 11:46:56)
标签:

杂谈

孟迁

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

                学业对青春期孩子的多重影响

                      文/ 孟迁   《好家长》专栏文章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两个核心的主题,其一是“我是自己的,我的生活必须由我来选择和掌控”,这是逆反行为频频出现主要原因;其二是“我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我”,前者我们上一期已经谈过,现在来讨论后者。

 

自我塑造和定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孩子首先需要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格,有的孩子因为自己过分拘谨而深感不安,有的孩子为了过分外露、缺乏心计和分寸而不满;有的孩子魅力十足,有的孩子落落寡欢;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展现超人的才华,有的孩子看起来依然平凡无奇。他们渴望成熟,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如何才能沉得住气,什么时候该发脾气以及该发多大的脾气,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如何才能拥有更好的前途。

 

他们为了塑造自己、成为自己而进行努力,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交替体验着兴奋和沮丧。这是一个“在细雨中呼喊”的时期,孩子象正在蜕皮的蛹一样饱尝着成长的各种滋味。但是,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讲,孩子在心理成长方面的经历,往往向海平面下的冰山一样被忽视。作为经历过社会洗炼和打磨的成年人,父母们早就忘记了当初自己的青春期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往往只注重事情的表面和结果,比如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何以及孩子每天都干些什么,如果不符合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他们很少能够体会孩子生活的状态意味着什么,孩子内心究竟是什么感受。事实上,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这个时期的经历和体验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志向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事情都是在青春期中暗暗决定的。遗憾的是,从物理意义上,父母天天在孩子身边,从心理意义上,父母却几乎不在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高考的压力日益迫近,学习成绩越来越牵动千家万户的喜忧。在中国,考大学和高学历与孩子未来的生存竞争直接相关,应试和考学是绝对的主流,无论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是家庭里的父母亲友,谈论最多的、最为看重的就是成绩,分数和排名几乎成为评价孩子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绩优秀的孩子唯恐成绩下滑,成绩中等的孩子力争上游,成绩落后的孩子则往往陷入沮丧和自卑。在强压力的竞争中,孩子们越来越难以轻松和自在。

坦率地讲,这样的社会背景很不利于大多数孩子的成长。

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即便考试一路领先,依然有很多隐性和显性的问题存在,因为考取名校只是应试体系内“胜利”,若不能全面发展,当他们步入社会新一轮的竞争,他们并没有靠得住的优势,因为学校里的竞争和社会上的竞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单一的应试评价,后者是多元的、更重实效的评价,能做什么事情远比从哪里毕业更被看重。

对于成绩落后的孩子来讲,应试的单一评价,对他们来讲简直是灾难,无论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如体育、才艺、人际)得多出色,也通常被认为不值一提。师长、同学、父母、亲友,都会认为孩子“没出息”,他们在同龄人中也很容易被边缘化。谁都认为孩子们这个年龄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这些孩子们就很难获得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就会丧失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长的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于是,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多少真正的知识,自我建构还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很容易逃避现实(比如沉迷网络、恋爱),很容易“学坏”(游手好闲、打架斗气等),亲子关系也常常陷入严重的冲突。

对于成绩中等的孩子,他们将最终出现分流,要么成功获得升学的机会,要么沦为成绩落伍的“边缘人”。

 

很多父母朋友讲,我们也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也知道孩子需要全面发展,可是不这样,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好,那么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学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除了政治思想的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有三个,其一普及各种科学的常识、训练最基本的能力,比如了解历史、物理知识和基本原理,比如让孩子具备基本的运算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应试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其实作用不大,至于思想启蒙和审美熏陶,则是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弱项;其三,环境的影响,学校是一个有围墙的小社会,里面有孩子也有成人,虽然构成相对单一,但也形形色色,孩子会从这个集体生活获得各种榜样,并学习如何与人相处、适应规则;其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它提供孩子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提供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比较通用的“入场券”。

 

而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呢?除了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和训练、深造的机会之外,这是显性的;也需要心灵的成熟,后者包括世界观的建立、性格的定型、心理能力(意志力、自信力、自主性)的发展,这是隐性的。两者都需要,后者则更为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地、成熟的人。

 

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讲,让孩子通过上学来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寻求出路都是最理想的选择,毕竟能够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家庭凤毛麟角。但是,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

如果孩子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能从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并由此建立自信心,我们应该防止孩子把应试的评价作为唯一的价值观,因为最终社会对人的要求和学校对人的要求有着太多的区别;应该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学习是最主要的内容,但如果是全部或者近乎全部,就一定有问题。

假如孩子在成绩上落伍了,我们在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孩子不要受到“多余的伤害”——自卑、压抑、沮丧、空虚感。如果孩子的学习真的落伍太多,很长时间都不能改变,而孩子和家人都为此保守压抑和折磨,我们宁可选择让孩子休学,也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因为这种情况下还去上学,不仅效率极低,而且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妨碍太大。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年龄接近十八岁,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也未尝不可。我们应该清楚,上学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和生活,如果上学严重妨碍了孩子的成长和生活,就要放弃上学。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随处学习的时代,生活、社会才是最终的大学和考试,只要我们的孩子有一颗向上的、积极的心,他们永远不缺乏成长和成功的机会。

 

 

新浪亲子中心推荐其他篇目:

《上帝也是单亲》连载

单亲妈妈不等式

单亲妈妈快乐心经

单亲父母的9个心理陷阱

单亲家庭的潜在优势

单亲母女的精彩生活

如何走出婚姻低谷

单亲子女八大隐患及应对 

当好后妈的11个经验

再婚家庭的提醒

幸福女人宋丹丹实例分析

单亲女孩心声:我有三个妈妈

单亲妈妈和哈利波特

 

 

父母影响孩子的三种可能

最让孩子伤心的26句话

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家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儿童情商培养四步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