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单亲孟迁家庭教育杂谈 |
分类: 《上帝也是单亲》 |
2007年的家庭教育类图书明显有些“发窘”:徘徊在销售前沿的依然是卢勤这样的老面孔,大多数选题被浮躁的风气笼罩。市场上大量品种对“短平快”效益的追逐愈发令人忧虑,家教市场动辄“哈佛”的状况,令稍有独立阅读趣味的读者沮丧。销售排名前50种书中,竟有十几种头戴所库存“哈佛”帽,如《七岁准备进哈佛》、《哈佛家训全集》、《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哈佛训精华读本》等等,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这一连串的“哈佛”是拿来做虎皮的。
对许多读者来说,家教指导理念究竟依托什么标准深深地困惑着他们。家教理想的意义,在于提供怎么样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教育方法之争隐含着的是教育标准之争。绝大多数家长都清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但一旦回到家里,就立即变成了伪问题,谁敢拿孩子的前程来赌一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长赵忠心对市场急功近利非常烦恼,他的感觉是“去书店就忍不住要生气。那么多听都没听说过的所谓学者,左一本右一本地炮制家教图书,快得简直像氽丸子!”
对于出版社来说,广大目标的读者数量是一个挡不开的诱惑,但多数出版社其实对家教书的经营还是没有下很大力气的。像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的畅销书《告诉孩子你真棒!》也基本上是老概念的新整合。
在这种情势下,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上帝也单亲——单亲妈妈的快乐心经》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者孟迁写书的灵感来自他的前女友,他说:“我的前女友来自单亲家庭,她的妈妈对爸爸的态度非常不好,爸爸靠妈妈的钱吃饭,经常欺骗她妈妈。她对男性的态度极为矛盾,
强烈的占有欲、过分的依赖心理和极端的不信任交织在一起……这些态度显然是出于对两性关系的渴望和恐惧。她的情况我知道,却爱莫能助,因为人的性格定型后很难改变……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当我深入单亲这个群体时发现,这种情况十分普遍,8000万的单亲部范不是夸张的数字。
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离婚和结婚的比例是1:3,而我自己的教育咨询中,单亲朋友的比例已经从1/10提高到1/4,每个人都要接待七八个单亲家庭。”从2002年起,孟迁着手研究单亲援助计划,成果就是这本书,其中首先对单亲父母观念进行重构,然后针对单亲妈妈各个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樊国宾
原文链接:
http://news.idoican.com.cn/qjwb/html/2008-01/22/content_2538576.htm
新浪亲子中心推荐其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