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教育孟迁 |
分类: 孟迁教育咨询档案 |
尝到“甜头儿”最重要
孟:你的求学历程在中国的应试层面是近乎完美的,你从一上学就很优秀吗?还是后来居上?
董:上小学时,我成绩很一般,也就是中等略上的层次。,到了靠初中的时候,意外乐考了个年级第三,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和以前的名次相差太大了。这个意外的惊喜让自己进入了从未有过的状态,特别愿意学习,学什么都特有劲儿。
许多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差不多是逼孩子学习,其实,学习从来不是“逼”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儿”。
自制力差时,环境的力量很重要。
孟:那你中学生活是不是一马平川呢,还是又有新的波折?
董:有两次波折,第一次是初中的时候,自己特别爱看电视,导致成绩直线下降。自己很明白那个时间应该干什么,可就是不知不觉打开了电视,一看就浪费了很多时间,特后悔,但管不住。后来,爸妈就把有电视的房间锁起来了。这个方法很强制,但很有有效,当时自己自制力达不到,不这样真不行。
孟:那现在呢?
董:现在不用了,我上大学之后,经历了高考后,我的自制力就很强了。
孟:那第二次波折呢?
董:第二次是上高中后,第一次离开家,特新奇,想玩一年再说。当时就很调皮,经常搞些恶作剧,还在楼道里撒尿,哈哈,结果学校不让在学校住了。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找关系和学校的领导打个招呼,继续住,这个难度并不大;一种就是住到亲戚家。我爸很果断的让我住到了亲戚家。
到亲戚家之后,发现爸爸的决定是很英明的,哈哈。因为他们家里有两个学生,每天都很用功,简直是个学习型家庭。这样的环境对自己太有利了,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己爱动脑筋、逻辑感强的优势就开始展现出来,当时作了很多题,以至于经常看到题目前半部分,就知道这道题要考什么了。
高考就是“坐得住”
孟:你当时的水平比高考状元怎么样?有没有和他们探讨过学习的经验?
董:如果就高考时的成绩来讲,我比他们要差一些,但是后来我超过他们了。到清华读硕士后,经常接触到“状元”,有一次,一个山东的高考状元说:“高考,不就是比谁坐得住嘛”。想想还真是。只要有足够的定力,把精力和时间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上,谁都能成功,哪些努力而成绩不见起色的学生太少太少了。即使是所谓“笨”的学生,若有这个定力,也能达到名列前茅的层次。
孟迁浅析:
尝到甜头儿,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学习的成就感,一种是学习的充实感和愉悦感。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这种感觉的确是最能提升孩子努力程度的动力。
这个“坐得住”绝对不是形式,不是坐在那里就行了。孩子自己坐不住,父母监督或创造条件,让孩子“坐住”也是必要,但前提是孩子也想这样,否则定是枉然。
董自述:
2003年8月份我参加了考研辅导班。10月份放弃了报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决定铤而走险的报考清华。说铤而走险,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对我十分不利,其一清华的门槛太高了,竞争强烈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而且我们本校就有一个同学实力比我好;其二时间上只有
当时的心理压力打击了,每天晚上都很难睡安稳。
到了11月的时候,强大的压力让自己受不了了,状态全没了,做题题不会,任务太多,没信心完成,没心情去完成。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自己为什么这么傻呢?放着好好的保送不去,偏要过这独木桥,简直是自不量力!
那几天自己特脆弱,有一次在浴室里洗澡,突然就垮了,就想马上回家。于是擦擦身子就穿衣服,出了浴室一看表,离火车开走还有一个小时,自己没买票,平时从北理去西站最快也要一个小时,算来算去,怎么也赶不上。但是,当时太想回家了,就索性打了个车直奔西站。
路上还堵了一下车,自己的心着急得都快跳出来了。到了火车站,连时间也不看,跑着直奔检票口,检票口都没人了,检票员正要关门。自己急冲冲的赶过去,上气不接下气的说明情况,检票员见我是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打开门让我快跑。等我在车上坐下的时候,我看到窗外的站台在向后移,车开了。
这次侥幸的经历对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体验,自己想,看似怎么都不可能赶上火车,自己一点都不浪费时间的赶,不也成功了吗?自己靠清华,会不会也还是有希望?
等从家里回来,内心就安静多了,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特有状态,各个科目都很有起色。
可是等到了考场上,又是一盆冷水。前面的公共课都还可以,关键是专业课,试卷一发下来,自己就傻了,五十分的题一点都不会做!都是自己准备或者没见过的!
自己又灰心了,甚至想等半小时已过,自己就交卷走人。这个时候自己突然又想到了那次赶车的经历,是不是自己尽力就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就静下心来好好地做自己会的题。
结果是专业课150分,自己考了94分,成功进入复试。后来就简单了,导师一眼就看中了我。
孟迁解析
董光的学习能力、个人定力、乐观精神是既定的前提,因为同样的赶车经历,别人得到的体验也可能是负面的。即便是得到了鼓舞,没有学习力也是枉然。
偶然事件带给人极力,也有运气的因素,这是客观的,从教育的角度讲,教育者帮助当事人进行调解和引导,往往没有具体事件给人的触动大,产生不了这样强烈的效果,原则上说也是可以他人引导和训练来解决,但需要教育者有高超的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