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惯性,你越惧怕、越担心、越犹豫,你克服惯性的难度就越大;假如你放松些,“不拿它当回事”,简单的执行它,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比如说戒烟,原来每天抽两包烟,现在想要戒掉,很多人都会产生这种想法:
心态1
哎呀,戒烟?能吗?没听说谁能把烟戒掉。
心态2
说戒也能戒,可戒不了几天,又得吸。晚吸也是吸,早吸也是吸,干脆现在吸算了。
心态3
自己戒了多少次了,从来没有成功过,这次就能成功吗?
当一个人这样想的时候,他的成功系数已经很小了,因为在和“惯性”交手之前,你已经自行先把自己的胆子吓破了,没有胆量的人,怎么能够打败对手呢?何况对手还很强大!
换一种思路,这样想:
心态1
如果只需要努力一次的话,能不能做到,肯定能,那我们就先努力一次,哪怕是明天重蹈覆辙,至少今天我们成功了!
心态2
既然能戒一天,那我们一天一天的戒、戒多少天算多少天行不行?
心态3 何必担心“自己还能撑多久”,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吧,实在撑不住了在放弃也不迟,我们何必被尚未确定的失败吓倒呢?
心态4
何必担心明天的困难和失败呢?让明天去承担明天的责任吧,我们只需要把握今天!
除了心态上的调整,自制的执行需要一点的经验,假如能对这些进行训练就更好些。刚才谈的是一些妨碍我们自制的主要方面,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些经验。
比如循序渐进:
必须客观的面对困难程度,比如诱惑的大小,习惯的牢固程度,需要克制的期限的长短等;要学会把较难的目标划分为比较容易达到的阶段性目标,比如戒烟,第一周每天少抽一支,第二周每天少抽两只,依此类推。
比如果决性:
快刀斩乱麻,减小内部消极自我和积极自我的斗争,直接命令自己介入行动。
比如体罚:
虽然听起来不太体面,却极有效。自我体罚的形势有很多种,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据相关人士反映,自掴效果最佳。
比如纪录:
把自己自制过程中的成败按日期记录下来,可以制定表格贴在墙上,让成就感和警醒随时昭示给自己,也可以写成日记。
比如不要过分自责:
缺乏自省和自我要求,就没有动力,但是过分自责也会打击自己成为阻力。
比如一张一弛:
鼓起勇气向自己的“惯性”挑战,是固然的事情,但是过犹不及,琴弦太松,弹不出音乐,琴弦太紧则容易崩坏。有间歇性的努力,忙中偷闲的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反而更有利于促进自我管理。
虽然影响自制的因素很多,但“自制”首先是一种选择。一个人的意志力有强有弱,但是,很难说一个人丝毫没有意志力,当他真的选择去克制自己的时候,他很少做不到。一个抱怨自己自制力差的人,往往是内心不愿意让自己遭受自我克制的痛苦、一想到自我克制那么难先怕了,而并非他真的自制力差,“抱怨”往往是他内心决心选择放任而放出来欺骗自己的烟雾。当一个认真的选择“自制”的时候,他总会有自己的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