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好父母这件事》书评

(2006-06-21 01:50:48)

                          做父母也是本领  

 

四年前,偶然的机会和孟迁结识,虽然当时看到他的《家庭教育新概念》就为他的才华而惊讶,但是这次看到他的《做好父母这件事》,还是又生敬意。

 

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版市场不能不说喧闹异常。你去浏览任何一家大型书店的排行榜,都会发现教育类图书总是和经济、励志类作品一起高居榜单的首要位置。但如果仔细阅读那些畅销的家庭教育出版物,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出版繁荣的局面下,隐藏着怎样的泡沫和隐忧。

 

我们看到,有些读物还沿袭了传统的学院教科书般的僵化和粗陋,其中训诫式的口吻与凌空蹈虚的药方让人疑心作者本人正是一个集诸多缺点于一身,需要多多学习和反省的“家长”。它们体现出的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刻板,呆滞和脱离实际的积弊所在。还有一部分作品,乍一看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充满亲和力,但细细品读,就发现内容空洞贫乏、避重就轻,好似午夜热线提供的精神快餐服务。它们的核心内容无非是短小造作,而且常常出现雷同的“哲理”小品文,同时佐以看似具有煽动性的成功案例与口号标语,以作为提神开胃的调料。有明眼的方家讥讽这种作品是把教育学做成了传销学,做成了成功学,做成了午夜热线。它们所反映的正是消费主义时代文化泡沫的油滑和市侩。

 

在这样的背景下,翻开《做好父母这一件事》一书,自然会顿觉清新可人。首先,它体现出的是作者清醒、恳切的问题意识。全书的第一部分就是整理好的所谓“外行父母”的分类档案,然后对此进行犀利的剖析。之后的内容也是处处紧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由点到面,抽丝剥茧的解读和评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孟迁君一定是对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症结有着深刻的体察和了解。事实上,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就在河北开设了全省第一部个人免费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同时还对部分中学生实行过全托教育。后来他前往上海,接受诺亚方舟教育集团的聘任,获得了更广阔的研究、教学的条件和实践活动。此外,在百忙之中他还活跃于网络论坛,与广大网民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话。可以说,他的文字是他在长年在教育第一线打拼出的成果,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闭门造车。

 

其次,该书立意高远,内容广博而又不流于琐碎。鲜明的问题意识表明了作者的务实,一方面他强调“做父母是本领,就像谋生的本领一样,谋生的本领不是生而有之,教育的本领也同样需要练就,需要学习、借鉴、思考和摸索。”一方面他又不拘泥于实务,而是适时的以深入浅出的笔触进行理论知识的普及,例如对于情绪、教育、自信等关键词、关键问题进行的纵深阐释,令我们眼界为之一开。同时他以丰沛的激情与温厚的心意来强调教育作为人学的神圣以及文化底蕴对于它的重要性;强调教育是成年人与少年儿童一道学习、体悟、修为的过程。这是对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警醒,是对教育精神的捍卫。对照眼下家庭教育行业的浮躁和扭曲,由衷的希望此书能为荡涤沉渣起到应有的作用。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神在细节间”。《做好父母这件事》的细节精当巧妙,经得起推敲和反复阅读。我在这里说的不仅是行文的从容沉稳,语调上的平和妥帖,而且还有章节、条目划分上的井井有条,以及图片、表格选取和运用方面的匠心独具。说起图片,再多插两句嘴。我们都知道图文书现在非常走红。但不少图文书选用图片一味追求的是花哨眩目,有时候反而是喧宾夺主,或者干脆就是为了遮掩内容的苍白单薄。《做好父母》一书的色调素雅,图片数量适中而且与内容紧密相连,真正做到了与文字相得益彰,使得我们的阅读之旅趣味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感重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