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世界】: 陶宏开教授您好,感谢您关注青少年网络教育,使我们这些家长在一片迷茫中看到了希望,请您进一步给我们谈谈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做到“负责任、有爱心、能耐心”这一基本要求?谢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作为一个家长当然应有责任心,这个责任心就是永不放弃。我听了不少家长绝望地说,我早就准备放弃了,我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没有用,所以只能放弃。我决不认为这个家长真的运用了一切方法,他只是运用了他所认为的一切方法,肯定还有更多的有效的方法他没有用到,所以孩子没有转变。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家长绝对不要放弃对孩子的责任,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转变好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方法。至于说爱心,我发现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爱心,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了,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用真正的情感来建立亲子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爱”。至于耐心,是和责任心和爱心紧密相关的。如果你真正有了责任心和爱心,你就决不会放弃,你就会有持久的耐心
说得没错,怕是对家长依然没有帮助。
【soilsea】: 有网瘾是心理有问题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问题,但是心理学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比较新的行业,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影响,很多人很忌讳有心理问题这个事实。因此,一般来说,我不把有网瘾定为心理问题,是为了有助于帮助有网瘾的人不抗拒救助。其实,网瘾是否心理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他们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从而帮助他们加以解决。我希望家长们不要病急乱投医,随便给孩子贴上“你有心理问题”的标签,而导致孩子的反感,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而且我从大量个案中也发现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不负责任地乱收费,乱开药,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孩子问题更加严重。这些惨痛教训值得家长们警惕。我希望所有有社会责任心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真正对每一个求助的上网成瘾者负责。不但要收费,更重要的是真正帮助他们健康脱瘾,回归健康的人生道路,找到一个健康的自我。
【hylxy】:请问高中生学习应注意些什么??能适当上网吗?
【夜郎人士】:我觉得能。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适当的上网可以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新知识,但不能上得太多,也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认为【夜郎人士】网友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当今中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家育、学校应试教育和社会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导致大量青少年,特别是高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一上网很容易成瘾。而且我发现,现在学校的风气是每到课间或课前课后,学生们谈的大多是如何打游戏,谁打得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有一些高中生以上网放松为由而开始,最终导致他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令家长们十分痛心,甚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而且我发现,现在学校的风气是每到课间或课前课后,学生们谈的大多是如何打游戏,谁打得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有一些高中生以上网放松为由而开始,最终导致他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令家长们十分痛心,甚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这种现象的陈述和表态是毫无意义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当今中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家育、学校应试教育和社会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导致大量青少年,特别是高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一上网很容易成瘾”
这个网络成瘾的归因太不准确了。
【心安在】:陶宏开教授,在你已经救助的网瘾孩子中成功率是多少?成功的又有出现反弹的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可以说,只要父母能够真正和我配合,成功率可以是99%。成功了又反弹的,这是一种必然现象,所以每次我交谈以后,还要做相当的后续固化工作。因此,工作量越来越大,所以目前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发动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爱国诗人陆游曾有两句咏梅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我也希望通过各地的培训活动,出现更多的志愿者来和我一道从事这一工作。不但是一次次的交谈挽救,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后续固化工作,有志于从事这样工作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我可以说,只要父母能够真正和我配合,成功率可以是99%。”陶老师还很谦虚,居然没说百分之百。很多江湖人人士都说百分之百了。
这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假如父母没有和我真正的配合,那我就不敢保证了?请问“真正的和我配合”如何界定呢?
陶老师,假如一个骗子跟我们讲,只要我们完全按照他说得做,肯定能成功,结果我们发现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安照他说得做,您说,我们该怎么理解骗子的说法呢?
陶老师,您别误会,我可不敢拿您和骗子比。我只是希望您把您和骗子的不同更多地证明出来,省得人们猜忌您。
【心安在】:个别老师把上网的孩子说成有“心理问题”让看心理医生,这是否是错误的?老师对网瘾的孩子没好脸,这是否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一般来说,我不赞同随意地把孩子上网说成是心理问题,因为心理学在我们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一般中国人很容易把心理问题与精神或神经问题等同起来,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反感。所以我们最好是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有心理问题”的标签,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抗拒情绪,妨碍对他的帮助。“老师对网瘾的孩子没好脸”是绝对错误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一个当代的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也有责任,应该是拿出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来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没好脸”,更造成孩子的反感心理。从而更深地陷入网络游戏,而不可自拔。所以,我希望所有的老师们要既教书,更要育人,要帮助孩子克服网瘾,回到正确的学习生活中来。不然,是会造成孩子厌学,甚至逃学、辍学。这是我不愿看到的不良后果。
仅仅阐释了一种道德取向。教育家不应该如此仅仅。
【soilsea】:在青年中培养志愿者不是更好吗,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代沟。。。。。等等,陶教授你认为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当然希望这样,而且我早已这样做了。我早期(即今年5至7月份)帮助的上网成瘾孩子不但自己脱离网瘾,回到学校,而且他们也成了我的志愿者,也帮助了他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会很好。
【CFTV】:网络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戒了网瘾,没准又有什么东西出来还会上瘾的,就象原来的游戏机发展到现在的网络一样!教授怎么看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改革当今的应试教育,真正推展科学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这样,网络成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绝对不要有网络恐惧症,网络是我们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就是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我真切地希望每一个人能正确地对待网络,学会应用网络,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就有希望了。
陶老师,
请原谅我反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改革当今的应试教育,真正推展科学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这样大而无当、不食人间烟火的畅想。
请原谅我反对“我真切地希望每一个人能正确地对待网络,学会应用网络,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就有希望了。”这样空中楼阁式的呼吁!
请原谅我把您上述发言视作废话,视作每个的县教育局长都能讲出的话。
请原谅我对说这种话的人的愤怒!包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