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绍麟
黄绍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78
  • 关注人气: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放,将我们带向何方(三)开放平台五件工作

(2008-11-25 03:22:41)
标签:

google

it

分类: 数字管理

2008/11/23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Google

 

◎开放平台对行业环境的冲击

 

开放平台打破既有行业生态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举例来说,有许多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开始帮51.com以及校内网开发应用,如果将来百度或腾讯也开放平台,这些第三方当然也能帮他们开发应用。但,或许 51.com及校内网也可以开发应用内嵌到百度和腾讯?

 

更有甚者,51.com与校内网互相开发应用内嵌到对方网站。谁又是谁的大哥?谁又是谁的小弟?关系非常复杂。可以想见最后一定会有很多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条款,禁止竞争对手来内嵌应用挖墙脚。然而,对于社交网络服务的经营者来说,「开放」要到甚么程度才是恰当的?

 

有些社交网络服务经营者直接在第三方应用开发的合约里明白写著,某些领域的应用不开放(例如,招聘,旅游等),因为本大哥自己现在(或未来)想做,小弟们现在碰都别想碰。这种既开放又怕别人把最大的好处都拿走了的心态,著实非常矛盾,能算是真正的开放吗?

 

其实,社交网络只要能牢牢的掌握自己的核心价值,任何的开放都不应该畏惧。因为开放是互联网的基因,只有大步的迎向他才是对的。只有最核心的部分不能开放,其他的都应该一律欢迎才对。然而,回归到本质,究竟甚么是社交网络的核心价值?

 

◎只有核心是真正不能开放的

 

从表面上看,社交网络的有形产品不外乎提供写博客,传照片,加好友之类的服务。然而在这些表象底下我们应该要很明白,社交网络的价值在于两大部分,一个称为「资料存储」,一个称为「好友关系」。前者,是用户的有形资产;后者,是用户的无形资产。

 

用户写了三年的博客都存在你这里,拍了一年的照片都存在你这里,家当都在你这里他还会跑吗?很多人看到社交网络光鲜亮丽的「社交」表象,却忽略其实每家都很努力把底层的资料存储做好。社交网络要当平台要当大哥,基本的资料存储要做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除了基础的资料存储要做好以外,再来是用户的无形资产「关系链」。社交网络一开始让人上瘾而无法自拔的地方,就在于人际的互动,可以轻易的关注到自己的好友又做了甚么。只要这层关系链牢牢的掌握在社交网络经营者的手里,其他的开放是不用怕的。

 

也因此可以说,任何的应用都能开放给第三方来做,只要对方的应用不涉及1)基础的存储服务;2)意图盗取或转移用户的关系链,即可。对比一下国家在开放国有企业的过程,也一样难以拿捏。哪些是基础的应用不能开放,哪些可以适度开放,这些都要先想清楚。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厂务机电经理/副理 会计主管 IE(资深工程师 ~ 主管) 质量专案经理 储备财务主管--派驻 IPO manager 工业安全经理 MD Leader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更多



 

◎开放平台的五件工作

 

平台开放后无非带来分润的问题。对于一个社交网络的经营者来说,帮助第三方排除困难而顺利赚到钱的工作是义务,能提供的包括:1) 推广,以甚么样的机制让好的服务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自我推广。这当然也包含一套能够被用户自然淘汰不好的应用的机制。

 

2)实现广告收入。例如:接入国内站长们使用较多的Google Adsense ,并承诺广告收入全归第三方开发者所有,不收取分成。3)实现直接跟用户收费。游戏类型的小应用存在收费潜力,但当用户要付费时必须要有管道,社交网络平台必须帮第三方解决用户付费的问题。

 

上述两点51.com已经率先提供。51.com的51币API 已经开通给第三方开发商,结合未来打通巨人点卡销售渠道,用户充值更加容易,对开发商来说吸引力不小。除了上述三点外,4)基础的网站代管服务提供可能是必要的,让开发商可以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开始运营服务。

 

5)好的应用存在著被收购或投资的可能。其实,一个应用如果能供应到不同的社交网络去,用户数也会很惊人。然而,当这个应用还在很初期的发展阶段时就提供一定的融资办法给对方申请,除了培养对方长大以外,也会给未来潜在的收购预留空间。

 

开放平台是一波新的用户攻防战,社交网络经营者一方面希望壮大自己一方面却又害怕失去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唯有清楚的认识自己,除了核心以外的东西彻底开放,做好分润的机制才是王道。甚至,最后必须要把用户的数据开放出去才能更进一步壮大自己。

 

然而,社交网络花了这么大工夫聚拢的用户资料为何要开放?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437(文:数位之墙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开放,将我们带向何方(二)跟著大哥要有肉吃

■ 历史上的今天

 

开放,将我们带向何方(三)开放平台五件工作 - 2008/11/23

手机电视市场初探(二)电信运营商的微妙角色 - 2007/11/25

无线宽带大未来(三)无线资源很稀有 - 2006/11/26

Google的抉择(下)给软件巨人的两巴掌 - 2005/11/20

网络电话VoIP(一)不赚通讯财的人是傻子 - 2004/11/28

盲目的 CRM:客户关系管理 - 2004/11/21

个人工作者也需要 CRM系统 - 2003/11/23

互联网第二章:数字渠道(三)市集店面与路边摊 - 2002/11/24

我在通讯行业的日子(上) - 2001/11/25

移动上网必须先完成基础建设 - 2000/11/26

网络的价值在生活化 - 1999/11/28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 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及新闻发言人,兼管营销及数据分析。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