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1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Web 2.0
◎相对于大陆,台湾人的优势在于比较有创意,对吗?
(笑)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你来大陆创办互联网公司就是要尽量用优秀的本地人才,具有可快速进入市场的好处。而创意,说老实话东方人的创意普遍都不如西方人,这也是为何不论台湾大陆全部都老往美国看的原因。
由于创新稀少加上网际网络行业的低进入门槛(但是成就门槛高),创新想法被大量快速抄袭乃是不可避免。简言之,创意不值钱,能执行创意最终把市场做大才是关键。大陆的社交网络及视频分享网站几年前模仿MySpace
及YouTube 者众,市场竞争几年下来没剩几家。
不断优化网站的用户体验,接下去针对目标用户进行有效的低成本推广,收集用户的反馈再用以修改网站,再推广。。。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经营循环,三年执行下来就决定成败。至于那个创意当年是谁提出来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个过程中,网站推广的创意有时候重要性会超过网站本身的创意。同样做视频网站,最后胜出者是能以最快及最低成本的创意推广方法取得用户者。这一点牵涉到在本地的营运经验,对于你即将来大陆设立的公司而言,意味著能否寻找到优秀的网站运营总监。
◎在大陆做网站跟台湾有甚么不同吗?
一个台湾雅虎高阶主管去年来大陆工作,感觉本地人的思维模式十分不同。他说:台湾是美式思维模式,Ready ,Aim ,Shoot
(准备,瞄准,射击)。而大陆则不然,是Ready ,Shoot ,Aim
。管他的,准备好了就先打再说,因为抢先射击可以取得抢先修正的机会。
某方面来说,大陆的创新能力可能比台湾稍高一些,因为他们很敢。我在大陆工作两年,管理团队经常会冒出让我拍案叫绝的想法。因为我太乖,我从没想过可以出这种怪招。。。来这里设公司,你一定要敢想。台湾教育体系养出来的是绵羊,来到这里,你必须要变成狼。
除了思维模式不同以外,台湾的岛屿型生活环境让你对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是没概念的。从台北到桃园要一个小时,已经是两个不同城市。而同样一个小时车子还开不出上海市。因此只要一想到网站要做「全国推广」就让人头疼,那是甚么概念呀?应该要从哪里推起呀?
一般台商会选择落脚的地方不外乎上海北京。上海的消费品与金融产业发达,网络游戏厂商也都集中在此。北京是媒体行业重镇,大型网际网络公司都在中关村一带,行业链完整,聘用人才与建立行业关系容易,当然自己人被挖角的可能性也高,主要是看你能不能留住人。
◎除了选择公司地点之外还需要注意甚么吗?
对了,
电子商务网站慢慢有向杭州一带靠拢的现象。因为,电子商务的特性比较接近传统行业,加上行业龙头阿里巴巴就在杭州,因此慢慢形成了一个行业聚落。此外,由于腾讯总公司在深圳,也让当地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重心。
还有,厦门由于之前两岸协商,存在著一些对台商的优惠政策也可以考虑。但在厦门要找优秀的工程师与产品经理,选择性比不上北京上海。当然,这并不表示你一定要到这些地方设公司,很多最后还是选择了北京上海。要落脚在何处,关键是看哪里能找到好人才。
很多台商最后选择北京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便于跟政府机关打交道。你可能很难想像,做生意必须跟政府维持这么紧密的关系,紧密到很多公司设立专门处理政府关系的部门。道理很简单,「媒体」是本地政府需要完全掌握的,而互联网是媒体,此点毫无疑问。
此点对台湾人来说形成较大挑战。首先,我们对大陆政府及政党组织一无所知,入手较难。你可能会说,找个高手来负责就好。但是跟政府的关系掌握在别人手里,你安心吗?政府关系这一块,不论本地企业还是台资企业的负责人,都必须亲力亲为,无法假手他人。
◎但是。。。政府关系要怎么做?
配合,配合,再配合。不要违反国家政策,配合宣传主旋律,积极投入足够人力在保证网站上不出现不恰当的内容。对于
Web 2.0
网站来说,内容都是网友贡献而来,各色内容管理起来更加吃力。但你一定要做好,因为不做的后果是无法承担的。
是,我知道。你在台湾做网站不需要做这些事。但是到这里来做生意就必须尊重这里的习惯。同样的,别以为到美国做网站就没有麻烦,美国政府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可能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政府可能也有其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可能都跟你在台湾经营网站的习惯不同。
不要把大陆当作特殊的地方。如果进入全球任何市场都一样困难,其实你可以做其他选择。只是你既然要来,该拿的牌照要拿,该符合规定的要符合。主管单位谁是要弄清楚,主动建立沟通管道不要等有事了才去麻烦人家。。。这些都是该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对内容管多了不免会伤害用户体验影响发展,如何在两者间平衡?幸好本地人对内容管理经验丰富,哪些该管,怎么管,IT技术能怎么帮助管理,人力成本等。由于政治环境差异,这些事你短时间是弄不懂的。如果你还是决定进入大陆市场,请容我问你第四个关键问题:
准备好配合本地政府与之建立合作了没?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430(文:
数位之墙)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三)
■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四)
- 2008/09/21
■ Web 2.0
革命(五)搜索 3.0版 - 2006/09/24
■ P2P
的罪与罚(一)权力的解放 - 2005/09/25
■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三)克服「拥有的感觉」
- 2004/09/26
■ 公司网站真棘手(上)绩效在哪里?
- 2003/09/28
■ 灿坤与宜家的狂想
- 2003/09/21
■ 五年级来自金星,六年级来自火星
- 2002/09/29
■ 远距教学市场的两个利基
- 2002/09/22
■ 数字式「谷贱伤农」
- 2001/09/23
■ 网络股下跌后的人才流动现象
- 2000/09/24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 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及新闻发言人,兼管营销及数据分析。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