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5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社区 Blog MSN Google
Web 2.0
◎估算是为了实战
看著由
Web 2.0
所掀起的网络创业风潮,许多年轻朋友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不少
Blog上常看到许多新奇想法以及评论,包含对传统网络公司的老概念以及初创网络公司的新把戏,十分热闹。
然而,评论是容易的。我们可以赞叹于某个新网站对于使用介面的高超设计,或者对用户行为的极端理解,然而我们却很难知道经营者背后真正的思考,甚至他们所面对的各种妥协与不得已。
「我有个点子」是容易的,甚至很容易找到技术团队马上开工。但是要把点子经营成事业,却是需要估算的。特别是在「用户数是代表收入还是代表成本」都搞不清楚的互联网行业,估算起来更不容易。
前阵子有间美国知名上市网络公司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笔者朋友任职其中,透过
MSN
来询问「从零开始,用户数应该怎么预估?」其实,当你打算开始一个互联网事业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个题目。
他把美国几家上市网络公司的用户数成长曲线画出来,想套用在自己公司的中国事业。但是这些公司花了10年成长,当年的背景肯定不能用于未来;而且其实他也找不到与他公司同类型的公司,很难模拟。
他把所学的统计学全部搬出来,什么贝氏区线,什么回归,看得我两眼都直了。最后只能告诉他,这种书呆子算法只求学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实用啊,我们这种搞实战出身的,自然有一套实战算法。
◎没有营销广告就没有用户
互联网事业的估算,有几个重要概念。首先,它不求精确,也不可能精确;其次,重要的是估算过程,你会很清楚知道这个事业值不值得做,有没有你想得这么乐观,以及该用什么节奏来发展这个事业。
用户数的估算,有几个重点:1)你不花钱就不会有第一批用户;2)你可以不花钱就取得第一批用户,但是你成长会比人家慢;3)如果你手上有打广告的预算,应该集中在前三个月花完,而不是摊在12个月。
笔者曾经做过许多网站,相当恐怖的经验是,如果不打广告,一天连一个访客都没有。现在的互联网市场跟10年前不同,网民的选择实在太多,要期待他们不小心逛到这里,非常困难。
而打广告的用户取得成本很容易估算。最简单的广告联盟或是
Google
Adwords广告,点击率,转换率,甚至平均取得一个用户要多少钱,业界都能够问得到。因此,你初期有多少预算,就会有多少用户。
如不想花钱,透过公关炒作也能瞬间拉到一群人。而公关稿件操作,甚至挤上电视新闻报导或者新浪新闻的首页,又或者有知名Blogger
专文推荐,能够帮网站带来多少流量,业界也都是有经验值的。
因此,当月份的营销活动决定了「当月新增用户数」。然而,这种搞法不就是一直烧钱或炒作吗?幸好,互联网事业有个绝大的特色,可以让你稍微喘口气:那就是「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
◎网络效应的特性
你的既有用户可能会有意识的向朋友强烈推荐你的网站,也可能只是按下某篇文章上面的「转寄给朋友」,让他的朋友不小心来到你的网站;也可能是在你的精心设计下,无意识的帮你做了病毒式传播。
「不靠营销广告,从你的既有用户中能自然产生多少新用户」,笔者称之为「网络效应系数」。例如网络效应系数为
1.1的网站,如果本月底有10万用户,则下月底不靠广告就可以多增加
1万名用户。
因此,这个网站到下个月底时,就会有「11万再加上本月进行的广告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新用户」这么多用户数。以这个数为基础,再乘上网络效应系数,又可再预估下下个月底的自然新增用户数,以此类推。
发现了吗?你越早期就拥有越多用户,透过每个月的网络效应系数如滚雪球般的发展,你的发展动能越强!这就跟存款一样,拿10万块钱去存的人每个月可以得
1万块利息,而拿 2万块的人只能得 2千块。
现在知道笔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手上有广告预算,应该一口气三个月花完了吧!越早取得用户数越有利!事实上,若网站类型相同时,用户数越多者其系数越大。换言之,钱越多的人其赚钱能力越强!
一般经验,若是内容型网站例如新闻网站,或者工具型网站例如搜索引擎,系数预估为
1.0到 1.1;若是
社区网站(Web 2.0
网站大都属此),系数可预估为 1.2到
1.4,看你的网站病毒式传播的能力而定。
◎估算,创意与实际的差距
网络效应系数在用户数很少的时候,几乎是趋近于
1的。大部分的网站都是在用户数突破某个数量级以后,才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用户数曲线会陡增)。在那个关键点上,网络效应系数才会开始爆增。
此外,对于一个饱和市场或者是老牌网络公司来说,网络效应系数是稳定而微小的。而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本文最主要是讨论初创的互联网事业该如何估算用户数的成长。
如果您看到这里,已经迫不急待打开Excel
想算算要在12个月内取得百万用户需要多少钱,笔者相信您算完之后会昏过去。事实上这个年头要在互联网上创业,多少要使出一些非常手段才行。
取得用户难道就值得高兴吗?实际上用户数跟收入相关,也跟成本相关。这系列的文章不是要吓你,事实上,任何创业者在编辑一份创业预估的事业估算的Excel
文档时,思前想后,都将会变得更加实际。
附注:在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笔者将提供一个Excel
文档,给网际网络创业者下载试用。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383(文:
数位之墙)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价值
■ 网络广告新一章(一)从媒体到渠道
- 2006/07/16
■ 终极的移动装置(四)随时随地收发Email
- 2005/07/10
■ 漫谈数字音乐(六)究竟在保护谁
- 2004/07/18
■ 漫谈数字音乐(五)差点就零圆的计划
- 2004/07/11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三)成功关键在于移动运营商主导
- 2002/07/14
■ 终极的互联网(七)内容传输成本与收费方案
- 2001/07/15
http://www.glgcouncils.com/memberprograms/images/chart_council_scholar_sml.gif |
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现为跨国谘询公司格理行业专家团 Top
20%专家,从事互联网与电信行业谘询工作,目前定居上海。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