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5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Blog RSS MSN Yahoo! Web
2.0
◎前中年症候群?
「你这叫前中年症候群。」朋友听完我最近的苦恼后,简单的下了结论。「嗄?你的意思是后面还有个中年危机在等我?」这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朋友哈哈大笑,然后说:「我没想到你也遇到到同样问题。」
我没想过35岁以后遭遇到的情况居然是这个样子。现在看起来,我在
2005年写下的《35岁男人应该做的事》这篇文章,彷佛是预见自己逐渐消逝的青春,而事先对未来的自己所做出的信心喊话。
这件事情从2006年六月,我参加詹宏志先生主谈的一场
Web 2.0
座谈会,看见老前辈眼光仍然闪烁著对互联网的热情开始,一直到2006
年年底,接触到充满热情的新兴网络作家Mr.6刘威麟为止。
我和詹老师的结识,要从他1996年创办PC Home
杂志开始说起。当时他以一个非电脑行业的从业人员,出版电脑杂志并获得不可思议的订户数量,眼光与手法都令人大开眼界。
那时我在马祖当兵等退伍,每个月阅读的书籍重达十公斤。PC Home
对我来说太浅,但是詹老师的「趋势报告」,「城市人」,「创意人」三本经典书籍则是被我画线贴标签加备注读了好多遍。
詹老师是我的人生标竿,我也从此走上趋势观察的不归路。因为算准了他接到我远从马祖寄的信一定会回,所以就斗胆提笔(纸和笔,96
年马祖还没有网吧)。他的纸笔回信我视为珍宝,到现在还保留著。
◎「世代之眼」的失去
退伍后,我将全部热情倾注在刚诞生的互联网商业环境,詹老师也全力探索这个新诞生的领域,推动许多事业。而这样一个自己崇拜的对象,在公开场合上说他经常阅读数位之墙,让我非常高兴。
听过詹老师演讲的人大多都有印象,他对互联网的态度一直都是个谦卑的学习者。他吸收很多信息,并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去探索。很多看法并不是他第一个提出来,但是他经常第一个做别人没做的事。
他曾提过「世代之眼」的说法,说每个世代的年轻人都有独特眼光,能看见上个世代的人所看不见的;对年轻人来说有如直觉的事,上个世代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互联网就是如此,所以创业者大半年轻。
年轻的我在互联网世界里悠游,快乐而大胆的作趋势预测,毫无顾虑负担的发梦,一晃眼过去十年,而没想到上天赐给我的这双「世代之眼」即将告终。网络十年,一个世代已然过去了。
有没有想过,新一代网站MySpace 为什么不是
Yahoo!或其他知名网络公司发明出来的?因为第一代的创业者已经失去了那双眼睛,然而失去也是迟早的事,重点是忘记向更年轻的人学习。
◎遇见年少时的自己
我很少看其他作家对互联网的评论,是希望保持自己看法是「原汁原味」不受他人影响。既然号称趋势预测,讲出来的东西就要超前别人。十年来成功多少次我不知道,但我拿这个要求自己。
然而我居然不知不觉的落后了。首先在2004年错过了
Blog的发展,接下来错过了Web 2.0
。所谓的错过并不是说我现在对这些事情没看法,而是说我居然不是这些事情的领先者,对此我耿耿于怀。
在Web 2.0 这件事情上我是个艰苦的学习者。努力的爬知名Blogger
的Blog,看看他们又放了什么新的小玩意在自己的Blog上,努力的读技术文件,实做Widget在自己网站上,在过程中体会什么是Web
2.0 。
某个偶然的机会,我逛到了Mr.6的个人网站(http://www.mr6.cc/)。这个人年轻,热情,爱作梦,文笔好,创意多,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执行经验不足。我大吃一惊,想起十年前的自己也是如此。
我,老了。。。
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我陷入非常混乱的状态。我是谁?我为什么落后?我的热情与想像为什么不再像从前?我好像获得某些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某些?我该怎么看待这个人?十年前的詹老师究竟是怎么看我?
◎世代交替的时间
2007年农历新年,我申请台湾知名Blog联播站Palacan
的联播。由于对
RSS
联播的运作不甚熟悉,我与站长间有了几次邮件往来询问技术问题。信尾,我加上了「我还是个新手,请多包涵。」这句话。
我好像明白了詹老师的心情,以及他始终谦卑的原因。尽管Palacan
站长称我为大老,面对「世代之眼」我们真心认为自己是新手。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认清自己的社会定位,以及因之该做什么事的豁然。
世代交替的时间到了。
十年前的我是个梦想家,可以不管执行层面上的问题而大胆的对网络世界发想创意。年过35岁以后,体力与创意力都急速的在下降,但十年下来累积的本领则是在企业里运筹帷幄的执行能力。
朋友说,我们已经从「年轻有热情的人」,转变成「长智能有经验的人」。社会推著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长大的小朋友就该离开游戏场地,去寻找更合适的场地才对。
我终于明白自己何以不舒服。我原先的游戏场地里突然来了新的小朋友,刚开始觉得很讨厌,后来又发现他们居然玩得比我还好。站起来一看,原来我的身高早就超过游戏场的规定,其实该离开的人是我。
因此我该向上移动了,微笑的看著更年轻的人在原来的场地里兴高采烈的玩。而我该学习詹先生,多听多看,有机会就玩更大的。领兵打仗,听懂年轻人的话,帮他们准备弹药粮草,这些事情是能做的。
◎敬快意的十年
数位之墙十周年纪念文章一共五篇,在此告终。我将以36岁之龄迈向人生下一个阶段。回首过去十年,泪水汗水外加充分燃烧的热情,唯一找不到的就是「遗憾」。这样的人生,老天爷真是对我太厚爱了。
敬我过去快意的十年,乾杯!
数位之墙 黄彦达 2007年 2月25日于台北家中
后记:这篇文章写到「这样的人生,老天爷真是对我太厚爱了。」时,朋友在
MSN
上告诉我说他孩子哭了,要先离线去照顾一下。我MSN
回答他:码的,我也哭了。人类是不是年纪越大泪腺越发达啊?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372(文:
数位之墙)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数位之墙十周年:一个教士的传道之志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五)搜索引擎重质量
- 2006/03/26
■ 媒体,社区,Blog(四)产销关系
- 2005/03/27
■ 媒体,社区,Blog(三)解构Blog
- 2005/03/20
■ 电子商务进入品牌操作阶段
- 2004/03/28
■ 停止「网络营销」(下)有路没有通
- 2004/03/21
■ 3G来了(三)短信,电子邮件,与多媒体短信
- 2003/03/23
■ 网络通讯市场的价格破坏
- 2002/03/24
■ 经营B2C电子商务的无形成本
- 2001/03/25
■ 百货公司与专卖店(一)
- 2000/03/26
http://www.glgcouncils.com/memberprograms/images/chart_council_scholar_sml.gif |
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现为跨国谘询公司格理行业专家团 Top
20%专家,从事互联网与电信行业谘询工作,目前定居上海。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