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绍麟
黄绍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80
  • 关注人气: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六)社区本质与营利

(2006-04-09 00:08:43)
分类: 网络媒体

2006/04/09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网络电话 社区 门户网站 Blog ICQ 交友 Skype

◎内容与社区的关系

在前几篇文章谈完互联网的第一根柱子:Content (内容)后,接下去要谈网络社区(Community )以及通讯(Communication )两个柱子。然而在此之前,有必要厘清这三根柱子之间的关系。

首先,阅读(或是观赏和浏览)是人类最基础的行为,此种行为也是最大部分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甚至由于内容众多因此产生对搜索的需求,以求能迅速找到所要的内容。大部分人通常扮演著读者角色。

在传统媒体上,甚至所谓的Web 1.0 网站上,由「极少数菁英写给给广大读者浏览」的情况因互联网的发展而改变。用户在聊天室讨论区甚至是Blog上的创作与分享的相簿等产物,都是新兴的内容。

然而,即使是强调由用户互动并创作的所谓Web 2.0 网站,「少数人写给多数人看」的情况并无改变,只是这个「少数人」比以前1.0 时代多上很多而已。愿意扮演主动创造或者互动的人,本来就是少数。

◎激起社区互动的第一步:由好的写手创造出好的内容

观察历年CNNIC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不难发现,在各式网络应用中,搜索资料以及观看网上新闻等服务使用比例,始终高于讨论区/BBS 聊天室或Blog等社区类服务。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060409-01.gif

这清楚说明了人类天性并非积极的互动参与者。我们无法期待人人都写Blog,因此Blog的写手人数一定远少于Blog的读者,就这么简单。而激起互动的第一步,关键在:由好的写手创造出好的内容。

招募,培养,留住好的创作者,对于社区类服务至关重要,这影响到 Pageview以及伴随而来的广告盈利。我们恍然大悟,所谓的Web 2.0 网站经营者,心里要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其实在做少数人的生意。

门户网站提供内容与搜索服务做多数人生意,所谓的Web 2.0 社区网站做少数人生意。一个做广,一个做深,只要市场规模够大,两者都可存活而共存,因为阅读与互动都是人类需求,只是人数多寡不同。

◎通讯与社区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行为也是很古老的需求。互联网发明后,最常被使用的就是电子邮件,后来则发明了ICQ 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乃至于近代的网络电话Skype 软件。

大部分通讯工具通常被用于熟人之间,例如你打电话给家人朋友的时间远超过其他人。然而通讯工具的使用却产生了「对陌生人之间的通讯,目的却是想认识对方」,这就是从通讯角度出发的社区服务。

聊天室与讨论区或者BBS 甚至是QQ就是这样的产物,一群人使用陌生的ID聊个起劲,其实根本没见过对方。天底下就是有人想著透过通讯工具去认识陌生人,从最早期的电话交友开始就是这样了。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060409-02.gif

我们别忘了,绝大部分人会使用通讯工具,却仅有少部分人愿意参加跟陌生人的互动通讯,不论什么通讯工具都一样。而这群人,有更少部分的人愿意付费,他们就是营利的基础。

◎社区服务最终极的概念:「表演」

于是社区服务的营利模式已经非常清楚:从重度用户身上营利。这些人为了要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与空间,愿意付一点钱;为了要认识更多人并享受互动过程,愿意付一点钱。这群人,愿意为了掌声而付钱。

所谓的Web 2.0 网站经常打著「分享」的旗号,包含日记分享,相簿分享,书签分享,甚至是SNS 人脉分享。或许分享真的带来喜悦,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掌声,这些重度用户的分享行为就再也无法持续。

如果有个人写Blog,每篇文章都只有两三个人看过,相信没多久这个人就写不下去了;贴到网络相簿里的照片如果没什么人看,开始就会有人改贴漂亮女生或者清凉露点的照片,千方百计想著要引起注意。

这就是社区服务的终极概念:「表演」。因此有人为了Avatar的虚拟道具付钱,有人为了更大容量的相簿付钱。凡是能直接跟「获得更多掌声」相关的,都有营利可能,而经营者的工作就是:创造掌声。

◎营利的方式要回归内容与通讯本质

然而,有「表演欲」的人一定是少数,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来看表演的,人数虽多,但要这些人掏钱是困难的。因为一旦收了钱,愿意看表演的人就少了,接著因为观众不见了,连台上表演的人都跑了。

因此这群人数众多的观众,仅能透过冲高流览量后透过广告收入营利。台下看表演的人多了,就会有企业主愿意花钱赞助广告。而广告模式,事实上就是网络内容最基础的营利模式。

从下图可以看出,既然社区服务是附属于内容服务,同时也是附属于通讯服务,那么营利模式很自然的要从原本的两大服务沿袭下来。除了广告模式外,还有来自通讯费的营收。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060409-03.gif

很多人在问,是否有专属Web 2.0 的营利模式?笔者始终认为那不存在,或者与1.0 差异不大。至于来自通讯服务的营收也很明显:内容短信订阅,Blog短信群发,由社区导引电话交友等,不外乎如此。

◎一场抢夺优秀表演者的战争

目前国内所谓的Web 2.0 网站经营者,普遍都还在冲刺访问量的阶段。然而由于互动性较高的关系,社区网站的流量向来大于内容网站(例如网络新闻),但是访问量大,仅代表带宽成本增加而已。

如果在Blog上留言的人只写个「推」,「我顶」之类的几个字,或者写Blog的人只写了「我今天又被老板骂了好难过」一行字,经营者会不会觉得,这些人乾脆别写算了,徒然增加我带宽与储存成本?

优秀的表演者才会吸引高品质的观众。所谓Web 2.0 的网站经营者都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抢夺优秀表演者的战争。有的经营者以明星偶像短时间内吸引目光,然而却无法细水长流,因为独木难撑大厦。

事实上有的Blog是对创作者收费的,却因此造成创作者更用心创作(因为花了钱的关系,所以更在意创作品质)。看来我们对于付费与免费的人性心理,在社区服务上的拿捏还需要更深入的琢磨。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330(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五)搜索引擎重质量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七)Web 2.0 经济体

■ 历史上的今天

媒体,社区,Blog(五)媒介权力 - 2005/04/03

3C卖场何以缺手断脚(一)其实只有两个C - 2004/04/04

3G来了(四)3G的杀手应用是视频电话 - 2003/04/06

网络货币经济与市集经济的黎明 - 2002/04/07

如何摆脱高科技迷信 - 2001/04/08

网站的最后归宿-固话 - 2001/04/01

从内容到商务 - 以闸口取代入口 - 2000/04/09

百货公司与专卖店(二) - 2000/04/02

网络购物的时代来临了吗? - 1998/04/05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