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极的移动装置(四)随时随地收发Email

(2005-07-10 23:37:11)
分类: 移动装置

2005/07/10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笔记本电脑 手机 PDA 网络电话 WLAN 电信业 Smart Phone

◎随身电子邮件的需求

如果一天之内都没有收到电子邮件,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哪里不对劲?电子邮件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纯粹沟通的需要,甚至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寄托,觉得自己某程度还跟世界有联系。

然而,会不会因为这种情感上的需要而想要买台什么装置随身携带,随时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一般的认知,会有此种需求的人,正是一刻也不想离开电子邮件的商务人士。

这种人基于工作上需求,必须随时接获讯息以及做出回应,特别是长时间不在办公室里的人。其他族群人士(例如学生),对于电子邮件的需求没有这么迫切,自然对于此种终端(或者服务)较不感兴趣。

以往的PDA 可以做到与邮件软件进行同步,将Outlook 里面的邮件复制到PDA 上带出门阅读。在户外回信之后,回公司再与桌上电脑同步一次,便将刚才写的邮件透过Outlook 寄出。

此种方法当然是很不方便的,在移动装置上管理电子邮件,就是希望做到立即收信立即发信。后来虽然有发展出PDA Modem 之类的装置让 PDA 可以拨号上网,但是必须额外花钱,用户也不多。

然而此类需求是存在的,因此多年前电信业者也想出将电子邮件转换成短信的服务。但是由于短信价格并不便宜(至少在网络上收电子邮件不需要按封计费),手机输入和操作也麻烦,用户依然不多。

◎各式的随身邮件终端

先撇开资费与价格的问题不谈,既然需要能随身收发电子邮件,输入方法与操作介面的价值就会被突显出来。既然手机受限于按键的设计,在收发电子邮件上有困难,那么是否会需要专属的机种呢?

最近颇为热门的「黑莓」(Blackberry)就是这样的机种,多年前由加拿大RIM 公司推出,在全球的用户数逐年攀高。最大的特色,就是这个服务会主动将电子邮件Push到用户的Blackberry终端上。

搭配各家电信运营商的资费,用户可以随时回信,仅需要负担月租费用。Blackberry原本是专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目前的机种也可以打移动电话,浏览互联网,甚至支持WLAN可以打网络电话等。

Blackberry的介绍请参见: http://www.blackberry.com

眼见这块市场蓬勃发展,竞争者当然也随之而起。类似Blackberry的业者,主要是生产终端以及收取服务的月费,再跟电信运营商拆分收入。然而也有移动装置的制造商自行生产上网专用机种,例如Nokia 。

Nokia N770的介绍请参见: reviews.cnet.com/Nokia_N770_Internet_Tablet/4505-3127_7-31396042.html

Nokia 的这款上网专用机,主要是以WLAN联网。上面有浏览器,也有电子邮件软件可以收发邮件。当然,如果消费者想连接到手机上,透过手机来联机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十分麻烦就是了。

令人好奇的是,这是Nokia 第一台跟GSM 电信运营商的生意无关的产品。因为不是透过GSM 移动电话网络联网,因此也不能打移动电话,当然也很难拿到电信运营商的手机补贴,销售渠道也不会是通讯渠道。

◎不同装置间的定位问题

会有人为了能随时上网而买台移动装置吗?这是第一个问题。这样的功能),智能手机(Smart Phone )不就已经包含了吗(甚至连配套的手机键盘和软件都有了)?这是第二个问题。

再来,多功能化的PDA 以及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都已经出现了。这些移动装置当然也不会放过联机互联网的能力,收发邮件的功能理所当然会有。那么专属的收发邮件的移动装置,接下去的空间在哪?

答案的关键在于价差。功能越多价格越贵此乃理所当然,因此如果消费者想想自己其实在户外的时候绝大部分仅需收发邮件,那么花大钱买台功能过多的智能手机或者掌上型笔记本电脑,就是浪费。

因此专属的机种,不管是电子邮件专用机也好,上网专用机也好,相对于一台全功能机种(主要是能打电话,或者功能较接近PC),其生存空间在于较低的售价。会有一群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样的价格效能比。

反过来说,也会有不少重度用户希望能多功能合一,除了满足科技感之外,也能减少随身携带移动装置过多的困扰。这些人也比较愿意付高价,会是智能手机的目标用户。

然而,谁都不会甘愿受限于某个市场。Blackberry目前定价约199 美金,但功能已经跟一只手机没两样,再加上浏览互联网的功能,已经往上要吃智能手机的市场了。装置的混种祇会越来越剧烈而已。

Blackberry聪明的地方在于跟电信业合作,每月都有源源不绝的收入(随身电子邮件服务可收月费),这是硬件制造商摆脱硬件销售低毛利宿命的方法。反观Nokia 随身上网机,令人猜不透其战略何在。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300(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终极的移动装置(三)视频,储存,版权管理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终极的移动装置(五)共通的操作经验

■ 历史上的今天

网络广告新一章(一)从媒体到渠道 - 2006/07/16

漫谈数字音乐(六)究竟在保护谁 - 2004/07/18

漫谈数字音乐(五)差点就零圆的计划 - 2004/07/11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三)成功关键在于移动运营商主导 - 2002/07/14

终极的互联网(七)内容传输成本与收费方案 - 2001/07/15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