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数字内容 |
2003/10/19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手机 即时传讯软件 电信业 垃圾 ICQ MSN Yahoo!
根据台湾在线市调公司创市际的调查,台湾即时传讯软件登入人数在今年 8月达到 650万人,占台湾整体网络人口的 66%。显然即时传讯软件的使用,要远比我们所想像的更为普及。既然网络人口数已经这么多,而上网的人使用即时传讯软件的比例又如此之高,是否已经到了该摆脱免费服务,进入收费的阶段的时候了呢?
即时传讯软件过去在收费上一直有著两难。这种服务靠著让用户免费使用而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开疆拓土的年代,不论是ICQ ,MSN 或者是Yahoo!,没人敢率先对用户收费,深怕一旦收了钱,用户就要换到对手的服务去了。
但是业内的人都了解,提供所谓的讯息服务(包含即时传讯软件以及免费电子邮件等)对成本以及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市场上最后剩下来的服务供应者都是资金雄厚的。长久免费供应,任谁都吃不销。
在营运的压力下,即时传讯软件开始跟电信业结合以求营利。最常见的例子,是让即时传讯软件的讯息跟短信可以互通。用户可以发讯息给某个手机号码,这个讯息会被转成短信。
而在手机上收到讯息的人可以用短信的方式回覆,回覆的讯息会被送回电脑上的即时传讯软件。
这种营运的方式背后有相当复杂的计费模式,一般消费者并不容易得知,笔者约略说明如下:
- 从电脑即时传讯软件发送讯息给手机,发送讯息者不需要付钱。讯息转换成短信,并送入电信运营商系统发送给接收者的手机。接收者不需要付钱,但是即时传讯软件的经营者可能需要付钱给电信运营商。
对于两端的消费者来说都是免费的,但是争议点发生在即时传讯软件的经营者并不想付钱给电信运营商(已经没有收入了,说什么也不肯多付钱),但是不付钱,电信运营商有什么义务要帮忙发这个短信?
那么跟手机的消费者收费总可以了吧?原本短信就是要收钱的嘛。问题是消费者每收到一个来自即时传讯软件的讯息就得付钱,那么消费者是否有权利可以拒收?万一传来的是垃圾短信怎么办?
- 从手机发送(或者回覆)讯息给一个即时传讯软件号码,由于用户发送了一则短信,因此付钱是理所当然,比较没有争议。这个短信透过转换进入即时传讯软件经营者的系统,发送给接收者。
由于这个讯息是发送给即时传讯软件的用户,所以电信运营商会把这则短信的收入与即时传讯软件的经营者做利润分享。电信运营商也可能把分享比例压低,因为上一个情况时,即时传讯软件经营者并没付钱。
这样的经营模式并未获得空前成功,使用人数很少,即便是目前即时传讯软件的用户以及手机短信的用户人数都很高的情况下。有趣的是,从电脑发讯息的人多,而从手机发讯息的人少。
此点笔者在很久以前的文章曾经提过,因为两个网络(互联网与电信网络)的价格结构与操作介面的不同,会导致用户的行为不同,因此要串联两者本身即有相当难度。
但即时传讯软件若要营利,模仿电信业的经营模式是必然的。因为即时传讯软件本身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讯,如果不能从通讯行为上获利,其他尝试(例如把即时传讯软件当广告媒体来经营)恐怕效果有限。
前一阵子有个外电新闻引起笔者的注意,上面提到美国Yahoo!正在考虑要对Yahoo! Messenger的用户收费。一般用户依然维持免费,但如果用户想要与ICQ 或者MSN 的用户通讯,就必须付钱。
看到这个新闻笔者哈哈大笑,这个巧妙的点子,正是电信运营商的网内互打概念。
众所周知,某个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用户之间彼此通话的费用,要比该用户打电话到另外一个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要便宜,前者称为网内互打,后者称为网外通话。这在移动通讯上面已经是广为大众接受的概念。
这样的运作模式必须业者之间彼此协商才有可能顺利运作,彼此互相开放网络让其他业者的讯息可以送入。中华电信的手机用户为什么可以打电话给远传电信的用户?因为两者经过协商,网络彼此开放。
于是,当中华电信的用户打电话给远传电信的用户时,中华电信对用户收费,并且把收到的费用中的某个比例,拆分给远传电信。反之亦然。这样的经营模式在电信业已经行之久远。
同样的模拟,ICQ 用户之间彼此通讯,称之为网内互打。从ICQ 发讯息到其他即时传讯软件,例如MSN 或者Yahoo! Messenger,称之为网外通话。
这些业者必须协商才可能以这样的模式运作。因为Yahoo! Messenger 对用户收费,并且把讯息跨网送入其他业者,必须事先得到其他业者同意,并且因此必须把收入的一部分拆给其他业者。反之亦然。
这样的模式会不会成型还不知道,成型后会不会成功也还不晓得。笔者经常看见有人电脑里面安装了两个以上的即时传讯软件。如果能跨网或许能带来很多便利,但相对来说,如果要收钱,会不会很多人宁可继续开著两个以上的即时传讯软件?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214Messenger与网内互打" TITLE="Yahoo!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Messenger与网内互打" TITLE="Yahoo!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Messenger与网内互打" TITLE="Yahoo!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Messenger与网内互打" TITLE="Yahoo!
| ■ 历史上的今天 |
■ 数字家庭市场的另类想像 - 2005/10/16
■ 从电脑化,网络化,到数字化(上) - 2004/10/17
■ 质感与造型是肤浅的 - 2004/10/10
■ 从在线冲印谈数码商品的价值链(二) - 2002/10/13
■ 网络行业的解体(一)垃圾邮件与网络广告业的崩坏 - 2001/10/14
■ 数字信任 - 2000/10/15
■ 电子商务硝烟四起 - 1999/10/10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Messenger与网内互打" TITLE="Yaho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