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子商务 |
2003/06/29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竞标 门户网站 B2B B2C 品牌 网络书店 eBay
虽然目前在NASDAQ上面的几档电子商务股票都因为开始获利而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给了我们相当的的信心,笔者却必须提醒一下,现在投身电子商务必须要先抱持正确的期待才行。那些公司是因为当年藉著大众市场的资金大量投入,在坚持正确的营运方式下才能够支持到今天终于获利。但时空背景已经不再,如果现在还有人想在完全无实体背景的情况下,著要从无到有弄一家网络书店出来,或者是如eBay般的竞标网站,可能会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为锁定大众市场为目标的电子商务公司,本身必须要有足够长的气,才能支持下去。而现阶段要融资大量资金并且与目前既有网络大品牌互相竞争,所花力气必然相当巨大,不见得是划算的投资。
电子商务市场依然可以依照群众的大小来划分。大众市场与小众市场的分野并不新鲜,简而言之就是「薄利多销」以及「量少质精」的差别。大体而言,销售还是不脱几种经营型态:
- 进货销售型:经营者以本身的品牌来经营电子商务。自己选择商品,自己采购进货并管理库存。
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经营,规模不是很大就是很小。大者如美国Amazon 网络书店,在全美国建立仓储。因为走的是大众市场,诉求的是产品品项众多,所以采购与仓储压力不小。
小者如台湾常见的小型网站,工作人员可能不到五名,但商品则是挑选「量少质精」型的高单价或者高利润产品,走小众市场。这样的方式依然有进货压力,但非常适合小本创业。
一般而言,门户网站比较不想走类似的路线,大半将自己定位在流量的提供者上面,因为并不见得想去碰触商品库存管理之类的事情。
- 平台提供型:这种生意有两种变形,一种是类似门户网站题供网络开店服务或者竞标平台的生意。反正流量大,谁想来这个平台上面开店都可以。门户网站可以赚取销售的手续费或者平台出租的费用。
另外一种变形,则是很有趣的B2B2C 模式。台湾有电子商务技术提供者自行集成产品供应商及中小型网站。建立起来的平台,可以让产品供应商将资料上架到一个集中的产品数据库,而网站经营者可透过另一个介面选择合适的商品,在自己网站上销售。
这个销售数据库等于是媒合了产品供应商以及网站经营者。产品销售出去后,供应商会付给经营者销售佣金。这让想跨入电子商务经营的网站有个成本较小的开始。
其实这些型态中,经营者能赚到的钱大体上可以分为:「佣金」,「利润」,「场地费」。赚取销售佣金以及场地费看起来风险最小,所以变成门户网站的最爱,因为既有的流量可以成为优势。
而自己进货销售的风险较高,现阶段如果想投入此种型态的经营,必须要慎选商品。网络上适合贩卖单价或者利润较高的商品,因为物流的成本较高,所以利润过低的商品不合适(没人在网络上卖可乐吧?当然卖整箱的除外)。
笔者有个朋友经营芳香精油的电子商务网站,据说每笔成交金额约莫三千元,每月营业额高达百万,毛利有三成。他不依赖门户网站的流量,自己经营品牌,自己挑选精油原料,一年多就达到这样的成绩。而公司不过三个人。
在网络上经营电子商务,规模不是极大就是极小,此谓之两极论。介于中间灰色地带的,不是最后淘汰出局,就是变成极大。大者可以经营平台,可以自己进货。小者自己进货。
小规模网站因为灵活所以容易生存,在目前网友已经渐能接受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也容易快速的获利。笔者可以预见未来一年内获利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大部分都是小型商务(Small Business),大型经营者还要再撑一段时间。
比较尴尬的是前面所提到的B2B2C 模式。在此类型的模式底下,前端经营者的网站因为只能赚取销售佣金,所以赚不了大钱。因为获利的机会与承担的风险是相对的。自己进货才能压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不敢贸然投入的人只选择赚取销售佣金,就无法期望能赚很多。
从这点来看,销售佣金不是小型网站可以赚的。除非把网站的流量做大,否则很难有高额收入。在B2B2C 的模式下,电子商务经营者势必要另外寻找出路。不是与门户网站合作冲流量,就是乾脆也跳入货品的采购上自行经营。
最后举个例子来做说明:若以网络书店为例,其实有两种经营方法,一种是不进货,消费者下单后把单子转给出版社去出货,赚取销售佣金。另外一种,则是建立仓储自己进货,大量采购以压低进货成本。消费这下单后自己出货。
但让我们思考一下,书籍这种产品是大众市场的产品,依照先前的讨论,除非是门户网站,否则是不可能以小规模赚取销售佣金的形式经营的,因此自建仓储变成必要的做法。而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往「极大」的方向前进,没有退路了。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201(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令人疑惑的「移动学习」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从网络交友谈社区网站发展
■ 历史上的今天 |
■ 终极的移动装置(二)掌上游乐器跨业竞争 - 2005/06/26
■ 漫谈数字音乐(三)就是渠道革命 - 2004/06/27
■ 漫谈数字音乐(二)到底哪里谈不拢 - 2004/06/20
■ CRM 与大量客制化 - 2002/06/23
■ 终极的互联网(四)门户网站的末日与数字媒体行业分工 - 2001/06/24
■ 数字资料与媒体工业 - 2000/06/25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