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子商务 |
2003/01/12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P2P 电子商务 竞标 门户网站 品牌 网络书店 eBay
笔者这几个月来的几场演讲,有的是对大学研究所学生,有的是对扶轮社之类的企业主组成的组织,演讲的题目正是笔这最近在谈的数字渠道概念。但令笔者非常惊讶的是,互联网已经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时间,不论是事业忙碌的企业主,还是使用网络跟呼吸一样自然的学生,对于网络的想法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想像。
这除了让笔者大感惊讶之外,也深深觉得以前的网络公司前仆后继,且社会投下大量资金成本之后,所学得的惨烈经验全都白费了。
综观笔者五年来的文章,已经零零星星的提过许多观点,但似乎没有把关于互联网的谬误想法一次列出来过。这似乎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因此愿意在此与大家重新分享一次。
- 迷思一:网络无国界
错误。
说网络没有地理障碍是对的,比如说任何人都可以连到美国的雅虎网站,不受地理限制。
但这并不表示美国雅虎可以跟台湾消费者做生意,他还是必须在全球各地设立分公司,经营分站。每个分站的强打服务项目也不同,主要业务来源也有出入。
这跟当地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而商业本身就与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即便是传统的跨国公司也一样力求在Global与Local 之间求得平衡,我们怎么能寄望网络可以打破这样的藩篱?
架设一个网站就想与全世界做生意,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中间还有太多的环节需要去解决,去让他实际。
根据最近台湾资策会MIC 所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民众在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时,习惯以P2P 的机制(Person to person,例如美国Paypal.com所提工的服务)来付款,比例达到九成。
而台湾民众在网络上消费,主要的付款方式是在线刷卡付款,以及透过便利商店取货付款(运用此种方式付款的人比在线刷卡还多,显然四处可见的便利商店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一环,而美国则否)。
光是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付款习惯就有如此大的差异,你怎么能认为透过网络跟全世界消费者做生意的方式会一样呢?
网络是有国界的。文化隔阂是最大的隔阂,而文化很多时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而孕育出来的。岛屿型国家跟大陆型国家的电子商务模式绝对不会相同。
- 迷思二:在网络上面开店,因为省去实体店面所以成本较低
错误。
正是因为这样的概念,早年让很多年轻人跨出校园就依靠网络创业。而现在的学子依然抱持这样的概念,显然业界的经验并没有适当的反馈到教育体系中。
网络开店可以省去店面成本(店面装潢,租金,水电费,店面人员等等),但并不表示整体成本有节省,因为你在这里省下钱,却在别的地方要比以前花更多钱!
人员,不需要店员但是却需要工程师,美术设计师,接电话回覆客户电子邮件的客服人员。就算你不雇用这些人,你还是得想办法找人来做(外包),是省不掉的成本。
店租,租用网站空间很便宜,一年几万块钱就搞定。但是且慢!网上开店后却没人知道你的网址,于是你只好花钱做营销。而营销正是网路开店的最大成本!
茫茫网海,如果不打广告有谁知道你的网站?所以笔者以前就说过,网络开店不是问题,问题是开店之后才产生的。
于是现在最流行的方式,是到门户网站等流量大人潮多的网站去开店。这可以解决网络商店的营销问题,也是门户网站从媒体转型成渠道的基础。
但是到「黄金地段」去开店,理所当然要付比较贵的店租!这跟你在闹区里面开个店面,要付比较贵的店租是没有两样的。
- 迷思三:网络店面的规模足以跟实体商店抗衡
在网络上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无法扩大,此点在台湾的岛屿型地理环境上特别明显。实体的店面可以做连锁做加盟而扩大地盘,而纯网络的店面却做不到,规模难以扩张。
但是像美国的Amazon网络书店又怎么说?以经营效率来看,Amazon一个网站所能拥有的腹地至少是整个北美地区,因此他不需要以连锁店的型态来扩张。
但同理,他省下了扩张店面的成本,那些钱却转而必须花在全国各地进行营销广告活动。为了让全国各地都熟悉这个品牌,他又必须花多少钱?
而台湾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所能拥有的腹地也就是一个岛的大小而已,规模养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台湾的纯网络公司后来选择开设实体店面的原因,而且还一开开好多家。
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是决定网络生意经营型态的最主要因素。也因此有些模式在美国型得通,在台湾是做不起来的。比如说:网络竞标。
网络竞标由于美国的eBay成功了,所以迷思更多,容我们下期讨论。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181(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游戏人生(五)骗子,杀人犯,与传教士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网络竞标,在台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历史上的今天 |
■ 间谍软件剪不断理还乱? - 2006/01/15
■ 智能手机(一)从定义谈起 - 2005/01/16
■ 「光华牌」电脑的消失 - 2004/01/18
■ 男人不要放轻松 - 2004/01/11
■ 关键的百分之十六(六)多媒体和网络是手机救星? - 2002/01/13
■ 不要更改我的邮件地址 - 2001/01/14
■ 网络社区的真义 - 2000/01/16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