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媒体 |
<网络媒体>转接口的价值
2000/09/17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手机 PDA 互动电视
笔者曾经在四年前还在马祖当兵的时候,一边在空闲时看著时报出版的书籍「大媒体潮」,一边在休假时上上当地的网络咖啡屋,一边幻想著一个所谓「新媒体」的长相。当时的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要商业化,有很多那时候看起来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居然已经慢慢的出现在生活上面,有时候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而在当时的想像当中,这个新媒体的建构曾经出现很多环节是充满了困难的,是那种一旦说出来会被认为是「做这种事情的人是疯子」,或者「那要花多少钱啊」之类的想法。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因为当初所涉略的领域比较广泛,而且对于互联网的投入没有那么深,所以反而能够比较超然的看所谓「新媒体」这件事情。
现在很多人以为新媒体就是互联网,这件事情并不是正确的。网际网络只是新媒体的一个现象,他的热潮展示了这个媒体所可能蕴藏的潜力。而有趣的是,当年撰写「大媒体潮」的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通讯业,互动电视,在线服务等等新兴行业,独独就漏了提互联网。显然网络的发展在当时是被小看了。
当年笔者在思考电脑与电视的集成的时候曾经遭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这两者的集成无论就技术上或者是使用行为上,都是极端的不同。当年引发笔者思考这个问题的起因,是因为电话线路和有线电视的线路迟早要合而为一,那么人类上网的介面会是什么?电脑会变成电视吗?或者电视会变电脑?
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是无解,而天底下仍然有很多的学者以及企业在努力的找答案。不过一直到今天,人们才赫然发现,所谓的「新媒体」的长相以及体型远远超过当年的想像。笔者当年只想到电视和电脑的集成,却没有预估到随身装置在公元两千年会是一个这么大的产业,而随身装置也即将连接上网。
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像拼图。天底下的人都在拼一张大图,这张图的名称叫做「新媒体」。然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正在拼这张图。搞有线通讯的人,拼著自己身旁周围的那片区域,搞无线通讯的人,也拼著自己身旁周围的那片区域,搞有线电视的,搞软件的,搞互联网的,搞媒体的,都是这样子努力的在建构著自己的那块领域。
直到有一天,大家抬头一看,却赫然发现自己眼前的那块拼图即将与别人拼凑的那一块接轨。这时候大家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有一大张大家无意间勾勒出来的图好像隐隐的在成型当中。
这就是现在笔者对于「新媒体」的感觉。
在这样的一个新媒体当中,首先笔者认为互联网会躲到后面去。这不是说网络会消失,而是说我们会感觉不到网络的存在,他会变成一种底层的架构。所有的服务会透过这个管道完成,但是人们到时候只在意自己要的服务是否已经被满足,他后面是不是透过互联网其实没那么重要。
未来的「新媒体」会有很多种面貌,例如你可以在网站上看新闻,也可以在手机上面。而那些新闻可能都是某一家电视台提供的,所以你也可以在电视上收看。未来的「新媒体」他的信息流是到处乱窜的,依你要求的地方而出现。所有的信息会被解放,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而不再受限于载体的不同。
这时候所谓的转接口就会变得很重要。例如从有线电视网络转接到网际网络,这里会有一个转接口。从互联网转到手机的无线电话网络上,这里又会有一个转接口。因为这些渠道本来都是各自独立的,却因为互联网的关系被串联起来。而资料的格式却因为被转接的关系而必须被转换。
举例来说,原本放在有线电视上的资料要被转送到手机上,资料的格式自然必须从有线电视的格式转成手机可以接受的格式。因此掌握了那些转接口标准,或者是根本就占据著那个转接口的人,都可能因此而获利。现在美国股票市场上通讯大厂的股价高居不下,台湾的无线通讯厂商发布上市消息马上引起瞩目,多少印证了笔者当年的想法。
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转接口吗?那会是下一个投资人追逐的焦点。
产品的制造商当然会跟著水涨船高。而「新媒体」的呈现介面既然有这么多,当然产品也千奇百怪。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PDA 之外,最让笔者惊艳,感觉最接近大媒体概念的产品,要算是屏幕电话了。
这种产品平常就像电话一样,但是上面有个约10寸宽左右的液晶屏幕。电话拿起来可以打,也可以直接在液晶屏幕上面看新闻,下订单买东西。这个产品让人惊讶的地方是,你完全感觉不到他的背后是网际网络,他的使用介面也不是Web 和浏览器,介面非常的简单。
只有这种把互联网包装起来的产品才有可能打入家庭。我们对于网路的概念必须要再扩大,去看看不是Web 的东西,或者把web 包装成一般人也很容易接受的介面。现在的浏览器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太难使用。
如果说笔者期待著互联网有一天消失,可能听起来会有点怪。但是他迟早要消失的。不消失,那个真正的大媒体就不会来到。消失,代表著他毫无缝隙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在各种载体上面。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60(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网络客服须跨越虚拟与实体的界线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网络股下跌后的人才流动现象
■ 历史上的今天 |
■ 书房才是数字娱乐的主流 - 2005/09/18
■ 中国3G之我见(三)系统决定终端,终端决定市场 - 2005/09/11
■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二)停止「贩卖盒子」 - 2004/09/19
■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一)内容是贱价的 - 2004/09/12
■ 七年级与吞世代 - 2003/09/14
■ 中间商的消失 - 2002/09/15
■ 当灾难在网络上传递 - 2001/09/16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