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绍麟
黄绍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67
  • 关注人气: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袋里的战争

(2000-06-11 22:01:36)
分类: 移动装置

<移动装置>口袋里的战争

2000/06/11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笔记本电脑 PDA 品牌

电脑当年被被发明的时候,只是很单纯的计算工具。大型电脑始终都是关在冷气房里面科学家的大玩具,一般人只能从新闻报导或者教科书上面才得以一窥全貌。直到个人电脑出现,一群怀抱梦想的人,坚信电脑最后一定会普及而且走入人类的生活,出现在每个人的桌面上,最后终于成就了整个个人电脑工业。

很有趣的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当年正是这种怀抱梦想的人之一。他想到一旦有一天电脑出现在每一个人的桌面上时,电脑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会成为一项极有价值的商品。紧守著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发展并以此影响到硬件标准的发展,一直都是微软的既有市场方针。当然,这样的梦想成就了今日的微软,以及决定了今日微软会被拆解成两间公司的命运。

过往发生在桌面上的战争可谓激烈。个人电脑从Apple II到的时代到 286, 386乃至于 486和现在的Pantium 系列。至于操作系统方面则从早期微软的 DOS一直到windows 3.1 乃至于windows 95,98等等。而软件工业的软件设计概念从程序导向到物件导向,从文字式的用户介面到图形化的用户介面。熟悉电脑硬件架构的读者可能对于这些标准以及电脑架构的改变如数家珍,而这样激烈的变化却只发生在短短的10年间。

随著技术的不断翻新,硬件的体积越来越小,效能却越来越好。这个昔日发争在桌面上的战争,也随著个人电脑的普及慢慢的延伸到其他的地方。例如电视游乐器的战争,发生在家庭的客厅里( 微软最近推出内建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电视游乐器,X-Box)。而随身化的个人电脑( 一般称为PDA - 个人数字助理 )的战争则是发生在每个人的口袋里(在这方面微软则推出了口袋版的操作系统 - PocketPC )。

不论在这两个市场上面微软都是一个后发的品牌,而且既有的战场上都存在著强劲的对手。例如在客厅里面,游乐器市场上已经有SONY, SEGA以及任天堂等。而在口袋里面, PDA市场上则必须面对目前的市场第一 - Palm Computing。

微软与Palm的战争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其实最早期提出来 PDA 概念的是苹果电脑。当时苹果电脑推出的 PDA,笔者有幸在公司同事那里玩过一台,体积过大,笨重,单色屏幕,这是一个任谁看了都不会想购买的产品。 PDA虽然后来还有许多厂商开发,但是市场始终对于这样的产品兴趣缺缺。直到Palm的出现,终于一举打开市场,并且随著产品的不断改良,性能以及外观都越做越好。在美国,Palm最受欢迎的机种 Palm Vx到处脱销,国内由展碁代理进口的Palm Vx 也因此受到影响,到处呈现脱销状态。

Palm的 PDA能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其中有几个特点是公认成功的要素,第一是他强调 PDA必须与台式电脑相连,然后资料可以互传,让 PDA成为一个桌上电脑的随身版本,而相对来说桌上电脑则成为 PDA备份资料的另一个地方。另外一点是他发明了自己的手写输入方法, PDA因为体积缩小,所以不可能有键盘附在上面,因此必须用手写笔的方式输入。以往的 PDA都必须依靠电脑来辨识输入资料者的笔迹,这样的辨识比率比较低。而Palm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手写方法,与传统写英文字的方式不一样但很容易学,而 PDA反而因为这样的手写法而加快了辨认笔迹的速度。

以这样的方式拓展市场相当聪明。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会去使用这种掌上型电脑 PDA的人,有很大的比率是所谓的电脑用户。这群人不畏惧电脑,对于新的科技产品勇于追求,而且这种人的生活离不开台式电脑,所以Palm一开始诉求他所推出的 PDA可以与桌面电脑相链接,桌上电脑的资料从此可以随身携带,是相当聪明的做法。

Palm的 PDA有一项很大的特色,是内建了四种功能,有行事历,电话簿,工作清单,以及记事簿。还有一些小工具,例如计算机与电子邮件以及记帐本等等。有了这一台,等于取代了以往工薪阶级常常会用到的那种大本的记事簿,可以说相当方便。但是Palm也有他的坚持,他认为这几项需求已经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需求,不需要再增加什么额外的功能在这台 PDA上,例如内建的试算表软件,可以读取微软Word 档案格式的软件,或者像是微软Project 2000之类的专案管理软件。如果需要这些功能的人,可以另外向软件开发商购买。Palm对于 PDA 的概念,始终在于取代我们以往随身那本厚重的随身记事簿。

眼看著 PDA的市场是如此的有前景,微软当然也是早就在准备他的武器。以台式的电脑而言,微软目前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是个庞然大物,非得要一张光盘片才能够装得下,安装非常耗时,安装完成之后每次开机都要等个三两分钟才会开机完成。这些特性对于台式电脑的用户而言尚可忍受,但是对于一个掌上型电脑的用户来说,如果连开机想要随手纪录一些事情都必须要等个三分钟才开机完成,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所以微软做了一些改变,推出了小型化的,适合非台式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CE。后来,许多厂商开始支持这样的标准,开发了windows CE的 PDA,几年前,神宝,公信电子都曾大力支持这样的标准,而比尔盖茨本人为了争取台湾的代工厂商支持这样的标准,还亲自拜访过台湾。

以Windwos CE为操作系统的 PDA是什么样子呢?微软认为,在移动的环境底下,人们会有需求使用以往他们熟悉的软件。例如他们会想在这台 PDA上面使用Word软件,使用 Excel试算表软件。会有资料交换的需求,想把台式电脑里面的微软应用程序的文件档案带著到处跑。所以微软的 PDA一开始身段就相当的放不下。彩色,需要大量的内存以及速度更快的处理器,速度慢,而且成本高昂。这样的东西在市场上面并不受欢迎,微软在 PDA市场上也连番失利。

最近微软痛定思痛,把Windows CE操作系统重新的改造一番,更换名称为PocketPC,希望能够重新夺回市场。这次的 PDA仍然是遵循以往的设计概念,要将微软在台式电脑的势力延伸到口袋里去,因此这次的 PDA仍然内建了缩小版的Word, Excel,Outlook 行事历以及电子邮件软件,上网浏览器,以及可以拨放音乐和影片的Media Player 。国内目前也已经有不少厂商宣布开发PocketPC规格的 PDA,例如公信电子,神宝,大众等等。

有趣的是,几乎同时Palm也推出了彩色的机种,而这款彩色的机种与后来微软推出的新款PocketPC定价几乎相当,也因此这款机种被认为是Palm要与微软在高阶市场上一争长短的产品。很显而易见的是Palm 开始向上移动到更高层的用户上面。而这款彩色的掌上型电脑目前在美国的销售状况并不好,在单色的Palm Vx 到处脱销的状况下,彩色的Palm IIIc 却有乏人问津的情况。

这款色的Palm最大的卖点就是彩色。但是为了这个彩色的显示效果, Palm也步入了微软的后尘,生产出笨重,高单价的掌上型电脑。这样的产品卖不好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微软之前就没有卖好,二方面,用户对掌上型电脑最在意的因素,还是在于体积小重量轻。因为我们好不容易摆脱了纸本的随身记事簿,总不想在弄个更重的东西在身上,即使他是彩色的也没用。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在掌上型电脑的领域有些趋势在发展当中。基本上会用掌上型电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用来取代传统纸本记事簿的人,这种人希望能够把记事簿里面的功能例如行事历电话本以及计算机都弄到一个小黑盒子里携带方便。这种人只希望能有个台式的电脑可以让他把掌上电脑的资料备份而已。其他的功能对他而来说都是多馀,他也不肯为了那些多馀的功能而牺牲掉对体积以及重量的要求。

另一种人对于掌上型电脑的需求显然是超过笔记本之外的。他希望掌上型电脑可以阅读甚至编写台式电脑的文件,例如微软的word以及 Excel ,可以收电子邮件,可以用浏览器上网,可以用来看电影。这些功能基本上目的在于取代笔记本电脑

这两种用户需求也说明了为什么单色的Palm会什么会大卖,因为他的功能已经足够使用。而彩色的Palm乃至于微软的Windows CE机种卖不好的原因是,他们的体积以及重量超过单色机种甚多,而功能却又还比不上笔记本电脑。而且厂商对于这种产品的包装方式也有错误,也就是说,彩色多功能的机种,其竞争的对象并非单色机种,而是笔记本电脑,所以营销战略看起来有弄错对象的感觉。

笔者相信,这两种族群的用户都是存在的。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而言 ( 笔者用过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掌上形机种 ),感觉到这两种人的需求都很明确,也适合用不同类型的产品去满足其需求。只是长期来看,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可能有被侵蚀的现象会发生,这可能是当初发展高阶掌上型电脑机种的人所没有想到的情况。而单色机种也不会因此消失,因为低单价,因为够用,所以也会继续的发展下去。 http://china.digitalwall.com/scripts/readcount.asp?UID=49(文:黄芳宇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prev.gif 上一篇:门户网站何去何从
http://china.digitalwall.com/images/next.gif 下一篇:数字资料与媒体工业

■ 历史上的今天

荆轲刺秦王:如何敲开Google大门 - 2006/06/11

终极的移动装置(一)手机的混种年代 - 2005/06/19

网络事业的定价困难 - 2005/06/11

漫谈数字音乐(一)从「分享」谈起 - 2004/06/13

关键字订阅服务的发展 - 2003/06/15

eBay来台湾做什么?(下) - 2002/06/16

终极的互联网(三)通讯行业的集成关键-帐务系统 - 2001/06/17

终极的互联网(二)网络媒体的封闭架构-垄断 - 2001/06/10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〤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http://extreme-dm.com/z/?tag=dwmaster&j=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