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小帅一起去了Angela的家。Angela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加拿大老太太,曾游历过二十多个国家,脚步到达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她每到一个国家就在那儿住上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边以教英语养活自己边认识了解这个国家。一个很开朗乐观、慈眉善目、友好睿智的老太太。和Angela相识纯属偶然,她买书时帮她砍了价,于是就相识了。隔一段时间她就会邀我见一面,聊一聊,虽然有些吃力,需要手脚并用并加上电子词典,不过彼此思想的碰撞倒也让我学了很多东西。
当我问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时,她说是圣经。以前她给我的一些原英语杂志《Awake!》上就时常提到圣经和耶和华,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圣经的东西,一直很迷惑,圣经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读它,并把它尊为盛典。以前以为圣经、基督教和教堂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但后来才发现并不是。
曾经有一次,大概是圣诞前的几天,我问她是否要去教堂,她说她从来都不去教堂,那些都是很虚的东西,教堂、礼拜都只是一种表面的仪式,她不信宗教,只信圣经。那次就很震惊,总感觉一提起西方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联系起基督教、教堂、礼拜,却发现现在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了。我问她到底信仰圣经的什么东西,她说圣经对人类曾经有很多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它所报道的事实,甚至现在才被科学家所知晓和证实。2000多年前写成的圣经,竟然能正确地预言到很多年以后,而且非常地准确,简直是异乎寻常,因此她非常相信圣经的预言。圣经说人类之初生活在一个快乐、幸福的乐园里,圣经预言说以后人类同样会到达这样一个没有残杀、没有欺骗、没有悲伤、没有眼泪的幸福快乐的乐园。她非常相信圣经的这个预言,去追求这样一个乐园。另外圣经对生活种种难题所提供的指导是非常实用而有价值的,例如要正直、要诚实,要以爱心温暖别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它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智慧,圣经会带给她安详、平和和幸福。
我很纳闷地问,如果在有生之年到达不了圣经所说的那种乐园你会怎么办。她微微一笑,坚定地说:“不,我相信有这样一个乐园,我会到达的,因为圣经这样告诉我们的。”她说,如果你相信圣经,相信这样一个乐园的存在,你就会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如果你生病了或是遇到了很悲惨的情况,你就不会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因为你相信明天会更好,未来有一个那么美好的乐园在等待着自己。
我又想起了前一个阶段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外富豪的捐款对比如此悬殊?除了制度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例如在中国,捐款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少有专门的机构,即使有也不公开透明,且与政府与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官员挪用、贪污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缺少鼓励措施以及社会层面的问题,例如富豪对国家政策的害怕和国人的“仇富”心理。西方却少有此类问题,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和宗教和圣经有关呢?例如在西方,基督教中的“原罪”说,要做善事弥补“原罪”,要爱他人等等,才能在末日审判后进天堂。我和Angela也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说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圣经所说的不是上天堂,而是未来美好乐园的实现。圣经告诉人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它所说的那个乐园,人人平等、安居乐业,这些也会促使人们去捐款作善事吧。不过,她也说到,其实现在西方也有很多人并不乐意去捐款,很多人表面上标榜是上帝的子民,信上帝、信圣经,其实他们从来都不去读圣经,表面说一套,私下做一套。他们因为没有真正信仰圣经,因为缺少了圣经关于心灵和行为的指导,很多行为都出现了偏差……
临走,她送了我一本《圣经》。我不知道能否读得下去,我也不会像她那样对圣经如此信仰崇拜,但我已经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圣经虽然不是全知全能,我也不相信什么所谓的乐园,但它所教给人的很多东西,例如要全身心地爱别人,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明天会更好”,“想要别人怎样对你就怎样对别人”等等等等,真的对人的行为和心灵的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东西都是我经过实践的,非常好。以前曾在一些励志书上看到,我对它们很是推崇,现在发现这些都源自圣经,自然对它多了很多敬意。
一次关于圣经的对话,一次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一次心灵的沟通,一次友谊的升华。不管怎样,都值得我记录下来,并与朋友们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