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历史 |
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精英文化占有绝对支配地位。所谓精英,是指那些能读书识理者。因之中国古代文化依次具有以下四点:
1、读书是少数人的专利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的限制,最终能够读书的只占了极少数,从而保证非精英人物不得滥竽充数。
文言文,一方面增加了读书的难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精英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一致性。
文言文具有表述上的严谨、准确性,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学术语言。
文言文的辞气、韵味,对人的发音、审美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能够读书本身就具有一种优越感,因此才有酸秀才。
2、书以经史为主
经是讲如何做人、做事的。史是记载前人如何做人、做事的。
经史内容虽然很广博,但还是有着鲜明的主题,要以成己利物为归。这和今天以传播信息、知识为主的书有很大区别。现代人研究外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是低层次的需要。
3、学以成圣
成圣可以分内圣、外王。内圣是做人的极致,外王是做事的极致。
内圣以立德、礼乐教化为主,起到的是改变风气、树立社会正气的功能。
外王以刑、政为主,起到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恶扬善的作用。
4、学而优则仕
学人中的优秀者,将被授与官职,进入官的队伍。
如何来选取优秀者成为中国政治中的一件大事,最终选择了科举制。(任继愈老先生主张恢复古代科举制,哈哈)
只有皇族是世袭的。其他各级官、僚均来自学人。
没能当上官的学人也将大有用武之地,去当幕僚、教书先生、郎中……。
[附释1]中国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骨干,儒在古代几乎成为读书人的代名词。
[附释2]古代读书人和现代的知识分子不可混为一谈。
[附释3]中国古代当政者是读书人,现代中国当政者多是技术人,西方当政者多是搞法律、经济出身者。这不失为进行比较的一条线索。
[附释4]官文化和精英文化,同一东西的两种表述,官文化偏于就消极一面谈,精英文化偏于就积极一面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