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应忘却的中国计算机往事

(2023-07-20 20:41:00)

不应忘却的中国计算机往事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魏宁

在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当讲述计算机发展史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更像是一部西方国家的计算机发展史,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却鲜有介绍。

在现实中,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中的大部分部件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博物馆中,而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实物乃至研究资料却早已难觅踪迹。正因如此,挖掘并讲述中国自己的计算机故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中国计算机的往事就在这一串年代和型号中:195881日,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成功运行;1959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试制成功;1965年,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通过国家鉴定;1977年,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研制成功;1983年,我国第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亿次……这一连串的中国速度是否超出了你的想象呢?

中国计算机的往事还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中。提起两弹一星元勋,可谓人尽皆知,那么,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元勋又是哪些人呢?

2010年开始,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终身成就奖,授予那些在计算机领域有卓著成就和巨大贡献的资深科技工作者

请记住这些获奖者的名字:张效祥、夏培肃、杨芙清、徐家福、汪成为、金怡濂、董韫美、陈俊亮、张钹、陆汝钤、周兴铭、倪光南、沈续榜、唐泽圣、胡启恒、李伯虎、何新贵、周巢尘、沈昌祥、魏道政、陈国良、孙永强、胡守仁、张景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计算机元勋。

中国计算机的往事还在一幕幕真实的记忆中。那些景象在今天看来或许已难以想象,但却如实记录下了中国计算机发展从无到有的一路艰辛。

当今天的学生在图形化环境中轻松实现编程的时候,你可曾想象出当年的编程是什么样子的?

张绮霞是我国第一代程序员中的佼佼者,本领之强很多男同事也甘拜下风。她编程的过程就不是用词汇程序,而是直接编写机器语言,在纸带上打小孔,修改程序要剪贴纸带打补丁,用上千的小孔向计算机下指令。

当时人们形容,别说编写程序,就是想看懂它,也足够恐怖,陈赓大将在参观到这一幕时也是肃然起敬。

你可曾想到,今天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我国早在60多年前就开始了探索的脚步。1957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鼓励学校研制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演示并且验证一下机器能否具有智慧。

哈工大选择了三堆棋作为突破口,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攻关,会下棋的计算机终于在195811月亮相北京,这台战无不胜并且能说请您走”“您犯规了的机器棋手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明星。

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变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几代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科技人员自立自强、突破创新的奋斗历程无疑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见证,他们和中国计算机的那些往事不应被我们忘却。

 

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年第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