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扩招的辩证关系

(2009-03-06 14:24:19)
标签:

辩证关系

年度经费

大学生就业压力

中国

高校扩招

两会

房价

小沈阳

杂谈

分类: 评论

    2005年为止,中国在校的大学生数量达到2300万,绝对人数全球第一,但是别忘了我们的总人口也是全球第一,按照每万人大学生数量的标准来看,美国为520人,加拿大为580,韩国为571,而中国仅为120人。很明显,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去甚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完成现代化进程,希望仍只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中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对于扩招,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尽管受条件限制,目前的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但可以通过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来提高。那么,为什么现阶段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学生固然出现了素质下降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经济的问题所致,例如本该成为就业主要力量的私营企业受到太多限制而没有发展起来;例如现行分配制度和体系导致大部分利润集中在少数垄断部门,而大部分企业无力雇用更多员工;例如金融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先天缺陷导致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始终处于不活跃状态等。 简言之,不是大学生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结构问题。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板子不应打在扩招政策的身上。我们要有敢于面对问题和自省的勇气。

   在金融危机的寒风吹袭之下,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比以往要严峻许多。据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测,明年大学生的失业率将超过12%。而在今年毕业的560万大学生中,到年底估计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 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到年底都找不到工作,这无疑令人揪心。特别是对于那些寒门学子来说,举家背债念完大学,却不能就业挣钱,其经济压力非比一般。然而,工作岗位不能凭空创造,在金融危机冲击到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不但不能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反而呈现减少之势,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通道。在高校的年度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雇用毕业生,采取研究助理、研究助手的方式,让他们留在学校,一方面完成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减少对社会负担和压力,就是一个对策。 但这终归是特殊时期的缓解之策,而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之策。因为其一,学校所能雇用的毕业生毕竟有限,不可能每年都能留下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其二,即便能留在学校暂时工作,两三年后他们依然要走向社会,到时会不会与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抢饭碗,还是个问号。所以让学校从年度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创造就业机会的做法,只能缓解时下的就业之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恐怕还要寄望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时下有一种看法,将大学生就业压力怪罪于大学扩招。其实不然,扩招虽然带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扩招的大学生即使不读大学,一样要就业,只不过是把就业压力前移至职高、技校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校生职场的走俏,九成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学扩招的结果。但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就不止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 由于我们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而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金融危机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从长远来说,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当生产和消费达到了均衡,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便都能提供就业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雨
后一篇:也谈“三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