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艺杂谈 |
“我相信数码一定能代替传统”
Q:您大概什么时间开始接触摄影的?
A:准确说我是在78年转作商业摄影师的,主要拍摄时装,之前我一直担任美术指导的工作,大概到了83年的时候,受到当时纽约前卫艺术的影响,感觉自己不能再一味拍摄商业片了,从而转向艺术摄影领域,最开始拍过肖像、静物、中国古运河以及少数民族。到了90年代有了计算机后,改拍人物,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说《十二生肖》。
Q:您一般使用什么器材进行拍摄?
A:以前拍时装片时,在室外主要用35mm的尼康系列,棚拍主要是用哈苏系列,因为哈苏的解像力比较强,放大后可保证细部的质量。我是很早就开始使用数码器材的,大概是在96至97年期间,最开始买的是柯达专业用DCS
465数位机背,当时售价大约2万多美金,1999年左右,改用PHASE
ONE的数码后背。今年春天买了一台Canon
5D。我平时有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用的是松下的小数码,拍一些资料类的东西。
李小镜和他的作品
Q:您怎么看待数码与传统之争?
A:我相信数码一定能代替传统。因为数码很方便,而且为后期的创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是从《夜生活》这一系列开始使用数码相机的。
关于创作:以中国传统题材开始,关注人类发展进程
Q:在您过去的摄影生涯中有没有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或事?
A:人?好象没有。影响最大的事,应该是当初创作的《十二生肖》被纽约一家画廊看中,做了一个展览,《美国摄影》做了介绍,然后陆陆续续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关注,都对此做了大量报道。这可以算是我摄影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自此,我完全放弃了商业摄影,专注于艺术摄影。
Q:您陆续创造出了《十二生肖》、《源》、《夜生活》、《审判》、《108众生相》等作品,能谈谈您的创作思路吗?
A:最开始都是一些中国传统属性的题材,如十二生肖,还有108众生相,表达的是佛家轮回的理念。到了《源》,尝试表现一些西方的文化,于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创造了这组作品。后来发现自己之前的所有创造都是在关注于人类的过去,表达的是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历程,于是,考虑创造关于现在的题材。《夜生活》就这样诞生了,在这组作品中,我取材于现在的年轻人下班之余去酒吧玩乐的场景,想要表达的是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兽性,比如说类似于肉食动物的侵略性,草食动物的软弱性,逆来顺受。而我去年新创作的《成果》,主要表现的就是未来,猜想未来人类为了延年益寿从动物身上取器官,从而使得动物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动物。
李小镜自画像
Q:请问您创作一组作品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周期?
A:我的作品都是预先拍摄好人物的肖像,把图像输入电脑,然后通过PHOTOSHOP的工具对人的相貌慢慢整理、扭曲、放大、缩小等进行处理,每一个作品都是由人的身体的不同部位拼接而成的,之所以不直接用动物的头像进行拼接,是因为那样的话很难保证头部与身体其他部位能达到同样的光照效果。最开始不熟练的时候,需要1到2个星期,甚至是1个月,现在大概只需要2天左右。
Q:这所有的作品中,您个人最喜欢哪组?
A:我个人没有特别喜好的。不过,在国外,《源》最受欢迎,已参加过多次国际大展。在2005年的奥地利Ars
Electronica艺术节上,还作为大会主题大力推介。而《夜生活》却受到了台湾和大陆的普遍接受。
李小镜作品:第一版《夜生活》
李小镜作品:《夜生活/新天地》(2006)
Q:您有在国内办展吗?近期有什么展览计划吗?
A:2005年5月,应北京“八大画廊”的邀请举办了大陆的首次个展;去年9月参加了“上海国际双年展”,为此,还专门在上海进行了拍摄为参展作品做准备,今年将参加澳大利亚电子艺术节。
李小镜作品:《夜生活/新天地》(2006)
更多作品请见:《李小镜代表作欣赏》 http://blog.sina.com.cn/u/494f6da701000a59
关于李小镜:
重要作品:
十二生肖(Manimals)、审判(Judgement)、108众生像(108 Windows)、源(Origin)、夜生活(Nightlife),及成果(Harvest)。
重要展览:
2006上海双年展
2005 年奥地利 Ars Electronica 艺术节(大会主题艺术家)
2004 年英国 Whitstable 双年展(大会重点艺术家)
2003 年威尼斯双年展、 变形(伦敦科学博物馆,主题艺术家)、暴露:20世纪人体摄影展(德国 Stadtische 美术馆)、幻想艺术(奥地利 Landes 美术馆)、因子(巡回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Block 美术馆、柏克莱美术馆、西雅图 Henry Art 美术馆)、 1999 年美国洛杉矶美术馆举办的 1850-2000 肖像摄影回顾展、 葡萄牙里斯本 CCB 中心举办的 Cyber 99 (大会重点艺术家)等。
重要收藏:
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美国新墨西哥美术馆、奥地利 Landes 美术馆、法国 Musee de la Mode de la Ville de Paris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