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红头文摘 |

社会需要书,社会需要爱书之人,社会更需要懂书之人,社会最需要的是爱书懂书的出书人。在利益泛滥的年代,我们厌倦了种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衡量,转而走上一条条公式化的运作轨道。利益,的确是出版商的终极追求,但当一部部“所谓书”付梓杀青的时候,文化链条的红灯已经亮起。
——Toohearts的话
中国出版业的硬伤
文/珞伽人
我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少学问,但是爱看书,爱泡图书馆,爱逛书店,时间长了,也能看出一点门道,摸出一点规律来了,以下就是我对目前中国出版业的一点偏见。
老人出书
老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尊重的,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一般职业,同样如此。
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可能还有老太太!)他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他们写的书比我们见的书还多。他们经历了生命中无数的悲欢离合,他们见证了我中国的风风雨雨,他们是我们国家的精英和财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但是,他们的观点绝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他们的思想绝不会永远跟得上时代,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也有过荒唐的行为。他们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因为他们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他们曾经有过辉煌,但并不代表他们能可能永远领导潮流,他们曾经有过苦难,但苦难不等于正义,他们曾经被时代所耽误,但那不能作为今天说什么是什么的理由。
可是,他们现在怎么写都是名著。他们出书出得也太容易了,随便说两句就是随笔,多说两句就叫杂文,再多说两句还可以叫评论。什么家长里短,种花养狗,甚至于生病住院,都要化成一篇篇文章,变成一部部作品,赢得一笔笔稿费......我们读过后学不到什么,不读却显得层次不够:连某某老先生的文章都没读过!
名人出书
名人总是站在聚光灯下,等着我们去崇拜。但是名人写的书,往往将自己中学生般(可能还不如中学生)的文笔暴露给全天下人民。
有位名人出了一本书《不过如此》,把这送给那些出书的名人们,也许正合适。这些各行各业的名人们,在他们的领域里当然是成功者,但不等于他们就能写出好作品。但不管作品好不好,销路总是火得不行。
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嘛,他们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他们有无法想象的出版渠道,他们对困难的理解和我们普通人根本不同,他们天生就是作什么成什么的。如果我们写出了这样水平的作品,根本不可能出版;如果我们在文章中有了他们犯过的语言错误,会让人笑掉大牙。
但名人就不一样了,我们对他们是多么的宽容,多么的照顾,多么的捧场。看着他们一本书挣上数十万上百万元,我们还不忘记争先恐后的去购买,为能得到一个签名而得意半天。我们还不忘记替他们宣传,好像名人和自己有点关系似的。
这样,让那些原本不会写作的名人变得更加自信了:写作不过如此嘛!把那些本来就不懂谦虚的名人,搞得更加骄傲了:我的新书发行量超过了大学教授!同志们那,我们是在捧杀他们啊,我们这是在毁人不倦啊。
美人出书
现在是注意力为王的时代,现在是她世纪,现在阴盛阳衰,现在女人生猛。美人们不仅能红杏出墙,还能红粉出书。
一个美人,不仅在现在生活中处处受关照,处处占便宜,处处抢风头,在出书上,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写小说,能搞出某某宝贝系列,写散文,能搞出个靓女独白,红颜日记,写回忆,可以写一夜情两夜爱三夜不说分手之类的东东。实在不会写的,还可以写一下化妆,美容,插花,SHAPING......逼急了还可以把自己的露点玉照放上来。反正总有人爱看,反正总会有销路。美眉如此多娇,引无数男人掏腰包。他们不是看美女写的书,而是看写书的美女。他们不是想学习写作技巧,而是想窥视风花雪月。
可怜这些美女,长得漂亮并是是她们的过错,却要背上靠容貌混饭吃的恶名。打扮性感并不违法,却要给男人的性骚扰制造口实。她们越是走红,越说明现在还是个男权社会。她们的书卖得越好,越说明自己的写作水平差。她们的知名度越高,最后的生活可能反而越悲惨,跌入红颜薄命的历史怪圈。
儿童出书
自从当年有个上海中学生出了《三重门》获成功后,低龄写作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盛开。不怕你们年级小,编辑我照样敢把你们炒。今年二十,明天十八,下一步就发展到幼儿园了。今天炒八0后,明天捧九0后,后天还能怎么后呢?说句公道话,这些小朋友们的作品在他们那个年龄段还算相当出色的,但远远和什么天才神童之类的说法不沾边。
小孩子们有什么过错呢,让他们具有健全的头脑,理智的思维,也根本不现实,大人们都很难作到。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积累,甚至没有经历相当的挫折,仅仅凭借青春的冲动,能写出传世名篇吗?难!
小朋友们也够冤的。他们做了书商的摇钱树,却认为是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暂时得了好处,却影响了长远的发展。他们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作秀,却不想踏踏实实的研读文学名著。韩同学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无法突破了,改行去当赛车手了;郭同学据说抄了别人的东东,但是自己却不承认。王安石当年写了《伤仲永》,今天我同样也不得不为小四们悲伤:拔苗助长的恶果啊!
前一篇:The City